就以這次機會為例,自己雖然知道廣場協定之后,意本元和美元漲跌的所有時間段,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人做操盤手,自己就未必能夠在這個機會中,利用自己可動用的資金,獲得最大的利潤。
這就是所謂的術業有專攻。
方案既已制定下來,就讓他們抓緊去執行。
那志明自己則繼續在家里悠哉悠哉,等待消息。
翁美菱在香江的宣傳活動已經結束,就再次啟程去了內地。
臨行前的時候,那志明與她見了一面。
看到她青春靚麗的外表,活潑開朗的心態,對她的狀態感到十分放心。
那志明知道,過了五月十四日以后,那個輕生的翁美菱就已經不在了。
現在的她,就是一個全新的小女人,將來會有個什么樣的前程,誰都不知道。
不過看樣子,應該會是一種幸福人生的開始。
五月十八日的上午,那志明親自去機場接機。
在香江常見的綿綿細雨中,一架波音飛機緩緩落下,那志明迎來了他盼望已久的兩個人。
確切地說,是兩家人。
嗯~也不太對,應該說是兩個家族。
巴斯特和阿姆杰特兩個人,都是帶了十幾個人一起過來的。
安排好兩個家族,用去了那志明半天的時間,直到晚飯的時候,才得空與兩個家族的族長坐在一起聊天。
那志明是帶著維多利亞一起來的,這個小妮子一直都在磨那志明這個小弟弟。
說是如果將來再有什么好生意,一定要拉著她一起做。
由于四個人都可以說英語,所以溝通無障礙。
聊了一會兒,那志明就有些哭笑不得。
巴斯特和阿姆杰特告訴那志明,他們在來香江之前,賽義德僅僅告訴他們,要他們來香江創業。
至于創什么業,他們只是知道,跟計算機軟件有關。
這也太草率了吧?
不過這樣也就讓那志明更加知道,賽義德在巴基斯坦的影響力了。
隨隨便便一句話,就能讓人毫無保留地執行,這得有多大的能量?
不佩服都不行。
再繼續聊,那志明就把自己要他們做的事情說了出來。
認真的說起來,電腦病毒的概念其實被提出來的相當早。
在第一部商用電腦出現之前好幾年時,電腦的先驅者馮·諾伊曼johnnn neuann在他的一篇論文《復雜自動裝置的理論及組織的進行》里,就已經勾勒出病毒程序的藍圖。
不過在當時,絕大部分的電腦專家,都無法想像會有這種能自我繁殖的程序。
一九七五年,美國科普作家約翰·布魯勒爾john
unner寫了一本名為《震蕩波騎士》shock ave rider的書,該書第一次描寫了在信息社會中,計算機作為正義和邪惡雙方斗爭的工具的故事,成為當年最佳暢銷書之一。
一九七七年的夏天,托馬斯·捷·瑞安thoasjryan的科幻小說《1的春天》theadolescencenf 1成為了美國的暢銷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描寫了一種可以在計算機中互相傳染的病毒,病毒最后控制了七千多臺計算機,造成了一場不小的災難。
而虛擬科幻小說世界中的東西,在幾年后終于逐漸開始成為電腦使用者的噩夢。
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美國著名的ataat貝爾實驗室中,三個年輕人在工作之余,很無聊的玩起一種游戲:
彼此撰寫出能夠吃掉別人程序的程序來互相作戰。
re ar的游戲,進一步將電腦病毒“感染性“的概念體現出來。
一九八三年的十一月三日,一位南加州大學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