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科恩frednhen在unix系統下,寫了一個會引起系統死機的程序,但是這個程序并未引起一些教授的注意與認同。
科恩為了證明其理論,將這些程序以論文形式發表,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也正是科恩的這個程序,讓電腦病毒具備破壞性的概念具體成形。
不過,這種具備感染與破壞性的程序被真正稱之為“病毒“,則是出現在兩年后的一本《科學美國人》的月刊中。
當時是一位叫作杜特尼akdedney的專欄作家在討論“磁芯大戰“與蘋果二型電腦,當時美國流行的正是蘋果二型電腦(在那個時侯,我們熟悉的c根本還不見蹤影時,開始把這種程序稱之為病毒程序。
從此以后,我們對于這種具備感染或破壞性的程序,就有了一個“病毒“的名字可以稱呼。
所以,當那志明跟兩位巴鐵聊起說要成立一個公司,專門研究病毒,以及防御病毒時。
兩位巴鐵先是有點迷糊,隨即都明白了過來,這不就是編寫程序嗎,沒問題,這正是他們兄弟兩個的強項。
公司的注冊資金為兩百萬香江元,那志明出資一百四十萬,占百分之五十五的股權。
維多利亞出資六十萬,占股百分之三十五。
巴斯特和阿姆杰特則由技術入股,各占百分之五的股份。
公司的名字是那志明起的,名字就叫nv360,維多利亞問這個名字有什么意義,那志明沒有解釋,讓她自己想去。
那志明沒有在公司里兼任職務,因為他知道,這個公司在十年之內都不會有多大的成就。
世界上電腦病毒泛濫,引起大眾關注的時機,應該是在九十年代的后幾年,到那時,這個公司才會高速成長。
董事長是維多利亞,并且兼著總經理,那志明要她先給他們制定出一套,符合現代化公司運營的規章制度,并且扶持公司走上正軌。
巴斯特是首席技術官,這個人的編程技術不錯,又有著一般人不具備的敏銳思考能力,那志明對他寄以厚望。
當五月二十一日的晚上,曾志偉帶著顧錦輝,一臉開心地來到那府的時候,那志明才想起,昨晚上華夏國歷史上的那個著名的“519慘案”,并沒有發生。
那志明連忙讓管家老陳安排宵夜,這是必須的。
曾致偉是帶著禮物來的,他帶來了齊白石一九二二年創作的一對金箋山水花卉屏風,名字叫做《溪橋柳岸、海棠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