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流逝,隨著眾人進山愈深,隨著所行之路越多,姜蟬覺得她的游藝之旅在這開局不久就出乎了她的意料——它改變了她對世界固有的認知。
前世今生,論對外面世界的了解,當然還是前世的經驗占主導地位。不管是自己出門看到的,還是從電腦電視等媒體上了解到的,遠不是今生的經驗能比的。
但前世那些關于對世界對自然的了解,經過自己現在這一遭后,卻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前世她所了解到的深山老林或者原始森林是怎樣的呢?
她想了想,好像大多都是從作為風景區宣傳的照片、視頻上了解的,不然就是從探險節目中了解的。
當然,這幾種途徑所拍出的關于它們的各種照片及視頻也是令人無限向往的。
不光是照片、視頻,就是她自己親自去過的那幾個自然風景區,和現在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想想前世她去過的那些地方,有哪一處沒有經過人力地修整呢?
武當山、泰山、黃山……甚至各種小地方的山林風景,幾乎都有人工修砌的痕跡。
它們按照大眾的審美被修整得充滿了詩情畫意。
或是一條用青石鋪就的蜿蜒幽徑,或是一條平平整整的水泥或瀝青大道,或是隔三差五便有一座供人歇息的亭子,或是人為搭配的樹木花卉景色……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
離開人的審美操作,自然界哪里會有純粹的草木香、花卉香,會有枯木、苔蘚、落葉擺成的恰到好處的造型呢?
明顯的,這些都是人力智慧打磨的結果啊!只不過前世的人大都未到過真實的,未經人力開發過的山林,從而無從分辨罷了。
就如同她一般,在此世沒有進入原始森林前,她以為前世所見的那些或壯麗,或唯美,或驚險的景色就是自然,因為看到的都是那樣的。
現在想想,前世里,整個世界還有多少地方是沒有被人探索到的呢?
世界的每片叢林,每條河流,每個坑洞,上至青天,下至深海,南極北極,怕是被人類足跡遺漏的寥寥無幾。
在那個資訊發達的年代里,只要有人去過的地方,又有多少沒有受到人類文明的影響呢?
很少吧!她想,不然自己前世的所見所聞與今世的怎會如此之大的差距呢?
基于前世的認知,在她原來的設想中,他們此次出游應該是這樣的:身懷技藝的各人,閑庭信步的在山林間行走,遇坡爬坡,遇河渡河,毫無障礙。蟲蚊蟻鼠、猛獸長蛇攝于眾人散發的威壓自動避開。累了,就找個樹枝坐坐,渴了,就喝點全天然的河水。晨起看朝陽,日暮看晚霞,若下雨,就雨中漫步……
反正時刻皆有浪漫美好隨行。
但,隨著她逐步深入叢林,現實給她上了生動的一課。
想要晨起看朝陽,日暮看晚霞,抱歉,在這深山密林里,陽光是珍貴搶手的存在。
除非站得足夠的高,不然在林子里,大多時候,等待眾人的只有陰暗潮濕。
或至那些林木稀疏一點的地方,方可看到零星撒入的幾線陽光。
再運氣好點,碰到一處沒有高大樹木的地方,剛好又是晴天,那恭喜了,眾人可以停留一天,慵懶地曬個太陽,再閑適地賞賞晚霞,最后沐浴在月色中入睡。
只有經歷過,才知道平常所擁有的那些看似平凡的東西有多么珍貴。
就如此時,陽光從稀疏的林木穿透濃霧撒入,眾人仰起頭,感受它帶來的光與熱。
這一刻,眾人的心都是虔誠的。
這種感受,遠不是山珍海味,綾羅綢緞的生活能比的,那種震撼,是值得人一生回味的。
雖然外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