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不算大,但其中蘊含的內容卻差點驚掉唐朝的眼珠子,他剛才沒有聽錯吧?
這才多長時間?
從他把王禹自食堂引至道館一樓還不到一刻鐘呢?
王禹就開口說已經吃透了陳金輝的戳腳翻子拳。
這是什么概念?
陳金輝的戳腳翻子拳確實未得精髓,可他的運勁技巧是真有獨到之處的,不然的話,唐朝也不會安排他第一個與王禹交手。
唐朝捫心自問,以自己的武道積累若要吃透陳金輝的戳腳,最起碼要十天半個月。
這還有個前提,得陳金輝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才行。
他知道王禹的天賦遠超自己,所以他判定,那怕沒有陳金輝手把手教導,王禹也能通過一次次的交手在天之內吃透戳腳的奧妙。
可誰曾想,王禹的天分之高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極限!
已經步入三品宗師的師傅想要學會戳腳的運勁法門,恐怕也沒王禹這么簡單吧!
心中感慨萬千的唐朝難得的走了一次神,要不是王禹刻意用咳嗽聲提醒他,只怕等他回過神來已經過去了大半天。
回過神以后,唐朝臉色復雜的拿起辦公桌上的電話,按照王禹的想法,聯諾起先前定下的第二位武師。
一番溝通后,原本預定三天后才會來總館與王禹手談的武師最終答應下午來一趟道館。
掛斷電話,已經平靜下來的唐朝搓搓有些麻木的面皮后朝著王禹說道“第二個與你手談的武師已經訂好了,周朝憲,和合圖的雙花紅棍,一手蔡李佛已得真傳,于一年前步入化勁,是正兒八經的七品高手。
這一回,無論你花費多少時間吃透蔡李佛的奧妙,晚上我都不會為你安排對手了,我中華武術總會的門人、弟子晚上要在道館食夜粥的。
另外,我友情提醒你一句,和平日里只參加同行切磋的陳金輝不同,周朝憲的一身蔡李佛功夫雖然值得重視,但他一身野斗廝殺的經驗才是他身上最寶貴的東西。”
唐朝的話讓王禹眼前一亮,和合圖是港島一流社團,這種靠打仔出面搶地盤收保護費維持生計的社團里,雙花紅棍的野斗廝殺的經驗絕對有獨到之處。
憑借著強橫的體魄與一身高明的拳腳功夫,王禹碰上同境界的武者基本上都是碾壓,可這并不代表他的戰斗意識比那些被他碾壓之人強。
不說旁人,單說眼前的唐朝。
要是彼此身體素質差不多,所會的拳腳功夫也差不多,王禹與唐朝碰撞起來未必能占到便宜。
練武二十多年,切磋比斗數百次,唐朝的戰斗經驗根本就不是王禹可以媲美的。
王禹先前能一個照面就拿下唐朝,是因為他的身體素質與應敵手段全面超出唐朝數個層次。
可唐朝也不過是港島武行中較為杰出的門人弟子罷了,他與這個世上最頂尖的那一小撮天才有著難以企及的差距。
萬一,那一小撮人里有身體素質、應敵手段不下于王禹,戰斗經驗不下于唐朝的存在!
王禹日后一旦與這種天才發生沖突,便很有可能會因為經驗不足這一短板而落到唐朝昔日的境地。
“受教了,下午手談之時我會壓制自己的體魄與功夫,盡最大可能努力周朝憲的戰斗經驗。”
感受到唐朝的好意,王禹鄭重的向他行了一記謝禮。
對于不余余力幫助自己的人王禹不吝嗇道一聲謝謝。
專注于打磨自身武功之時,時間的流逝于王禹而言幾乎沒有任何感覺。
要不是唐朝出面將一個棱角分明霸氣外露的精壯中年引至王禹面前,一直沉浸在練功當中的王禹都沒察覺到時間已經轉動至下午。
“蔡李佛雄盛一脈三英杰之首周朝憲,這位是太一觀的小王觀主,一身橫練功夫已經有昔日金剛王秦三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