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時候不怎么愿意在烤肉店工作。廚房里全是女的,語言不通,人家都是鮮族人,在一起溝通的時候都是鮮族話,咱們也聽不懂,再加上炒菜這邊就我一個人,連個配菜的也沒有,忙起來的時候也很忙,腳打后腦勺。和林燕說不想干了,還是想去中餐館炒菜,畢竟自己學的是中餐,在烤肉店沒有用武之地。林燕也知道我不愿意在烤肉店工作,她勸我暫時先在那干著,等找到好工作再辭職不干。
說實話就是心不穩,有點不喜歡。
隨著在廚房工作一天天過去,漸漸地也和大伙融入到一起去了。
人都在于相處,只要自己不是不好相處的人,別人就會漸漸的認可你。其實鮮族人是比較好相處的,她們沒有那么多的講究,只要你是實心實意的對人家好,幫著人家,人家也會實心實意的對你好,你忙的時候人家也會過來幫你。
每天炒完菜之后都會站在付菜口那看前面吃飯的客人,客人很多,幾乎是天天到飯口的時候都會爆滿,生意非常好。一家烤肉店有這么好的生意是我沒想到的,在我的認知里感覺就是中餐館才有這樣火爆的生意,沒成想烤肉店的生意也會如此火爆。
我對烤肉開始研究起來。
吃烤肉需要蘸料。烤肉的蘸料有兩種,一種是“濕料”,一種是“干料”。濕料指的是一個調料碗里放調好的芝麻醬、白糖、香菜、小蔥花,客人自己把這四樣用筷子攪拌均勻,就可以蘸著烤好的肉吃了。干料指的是一種干調料,也是蘸著烤好的肉吃的。
廚房張王姐負責濕料和干料制作。每天她把芝麻將調好放到付菜口,付菜的金姐負責把香菜和小蔥切好,然后開始裝調料碗,一個飯口金姐得提前裝好一百個調料碗,有時候還不夠。
王姐做的干料是把孜然、辣椒面、加上椒鹽,按著比例攪拌在一起,這樣就行了。我嘗了幾回,吃著也行,但是總覺得不夠刺激,可以再加去點什么,味道能更好點。中餐里有道老菜是“軟炸里脊”,就是帶著蘸料吃的,軟炸里脊的蘸料一般都是調料市場上現成的椒鹽,上菜的時候帶著一小碟椒鹽直接上去,客人蘸著椒鹽吃。在玫瑰飯店我研究過軟炸里脊的蘸料,總覺的在市場上買的椒鹽味道有些單一,加上家家飯店都是用這一種椒鹽,也沒什么競爭力,于是就琢磨著改進了一下,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兩種香料,給客人上去之后客人反應挺好。但是軟炸里脊這道菜買的不是很火,后來就沒太認真對待改進后的椒鹽。有改進椒鹽的經驗,我開始對烤肉的干料進行改進。
首先用精鹽和五香粉與蔥花粉進行炒制,再加上現成的椒鹽,制成自己改進后的椒鹽。然后把芝麻炒熟,制成芝麻鹽。在炒芝麻的時候需要先把芝麻用水投一下,這樣有兩點好處,第一在投芝麻的時候可以把芝麻里面的細沙投出去,做成的芝麻鹽不牙磣,第二投完的芝麻在炒的時候不容易糊鍋。很多人在炒芝麻的時候會出現糊鍋現象,把芝麻用水投一下就好了。炒完的芝麻要快速攤開晾涼,涼透之后才能制作芝麻鹽。
再把蘇子籽炒熟炒香,和芝麻鹽一樣,制成蘇子鹽。把孜然炒熟,攆成孜然粉,孜然粉加上二細辣椒粉調勻。把這些基礎原料準備后之后,開始試著按不同的比例進行調制。
第一次配制完,一嘗,挺香是挺香,就是有點辣;
第二次從新配制,孜然味不濃;
第三次感覺很好,不但香,還有回味,主要是還有燒烤的味道。
把廚房長王姐和老太太喊過來叫她倆嘗嘗,她倆嘗完之后都覺得非常好,比之前的干料好吃多了,不但香,而且吃了有回味兒,吃完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老太太又把老爺子叫過來,老兩口到前面親自烤上一盤肉,蘸著干料吃,效果非常好。
老太太邊吃邊對我豎起大拇指,說“以后咱家的蘸料就是這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