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臺那個領班走了,曹老板安排一個老服務員當領班。
這個服務員打開業的時候就在這干,工作很認真,歲數也大,有二十七、八,形象也行,但就是有點不愛說話,看樣也干不了太長時間,到時候她自己就會提出做不了不干了。
讓她當領班曹老板也是想鍛煉鍛煉她,曹老板說領班還繼續找,到時候可以讓新來的當經理帶帶她。
這是生意好了,老板敢花錢雇人,如果生意不好老板是不會雇人的。
飯店就是這樣,生意好,賺錢,老板就敢花錢,把各個崗位人員都安排到位。等生意不好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是什么原因導致生意下滑,而是想怎么精簡人員減少開資。這是一個致命的錯誤,很多飯店就是死在這上面。
減員不一定就能增效,真正能夠增效的是增加餐廳自身的軟實力,調整菜品結構,改變營銷模式,使之不斷增加客人的就餐體驗,進而提升營業額。這個時候往往不是減員,而是引進人才和好的管理模式,重整旗鼓,再戰江湖。
人往往把所有的后路都堵死,無路可退,背水一戰才能旗開得勝。
人做什么事不要想的太多,只要是對的干就完了。
不做永遠不知道對錯,也永遠不會知道如何去做。人只有在不斷地做事中磨練自己才能增長見識和經驗,才能夠漸漸的成熟和強大起來。
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遵守一個原則,就是誠實守信,重情重義,做個好人。
前臺有個服務員是曹老板的一個遠房親戚家的,姓萬,歲數在二十三、四,長得很高,很厚道,說起來和她還是半拉兒老鄉,她是喀左的,和周明一個地方。
有一天秋萍跟我說“老舅你知道不,我二舅和小萬處對象呢。”
我說“不知道,是嗎?”
秋萍說“是,他倆下班都出去吃過兩次飯了,小萬還問我二舅的事,我說我也不知道,看樣倆人都同意,處的挺好的。”
我說“好就行,好就好好處。”
對小萬有印象,挺老實厚道的,一看就是過日子人,比老二處的那個小對象強多了。但是這倆人啥時候處的呢?一點動靜都沒有。
秋萍說“老舅,我有點想家了,想回家一趟。”
我說“你剛過來一個月就要回家,再等等,咋說也得倆月之后再回家。”
秋萍嘆了口氣,說“我就知道和你說了你就會這么說,再等等吧,興許到時候我還不想家了。”
這孩子出來也半年了,是有點想家了。
我問“你們寢室住的咋樣?”
秋萍說“挺好的,住的行,我和小萬一個屋,還有領班。”
我說“你們仨挺寬敞的。”
秋萍說“嗯,領班好像不喜歡當領班,還想干服務員。”
我說“哦,現在正找領班呢。”
秋萍說“咱家吧臺說也不想干了。”
我問“為啥?干得不挺好嗎?”
“可能是家里的事,聽說不和她對象處了。”秋萍說“都訂完婚了,過年就要結婚,現在鬧著退婚呢。”
我皺下眉,說“這事以后少打聽,知道多了不好。”
秋萍說“我沒打聽,都是她們說,我聽著了。”
我說“以后也別聽這些閑事,她們說你就干別的。”
秋萍撅下嘴,說“不和你說了,我又不是聾子。”然后沖我擺擺手“哎,走了。”
這些事和我無關緊要,也沒什么關系,聽聽就完了。倒是老二和小萬處對象的事是件好事,一看小萬就是個過日子的人,要是老二和她能成那還真挺好。
聽曹老板說小萬父親是村長,家庭條件挺好,小萬還有個二爺在省城,是個老干部。
但愿老二和她能成。
曹老板愛下象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