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百般滋味,人生微笑面對。
這是每天開例會時說的第一句話。說給員工聽的,更是說給自己的。
把生活當作需要制作的一道菜,豈止是百般滋味,五味調和百味香,酸甜苦辣咸盡在其中。十三年的廚師生涯,對此深有體會。
當初還是學徒的時候,對站在灶臺上炒菜的師傅是滿眼的羨慕,那些廚師界的大佬在心中是仰慕的存在。現在雖然不是什么大師,但是在東北菜的造詣上也算師傅級了。通過在老憨山莊對東北菜的研發,在臨江軒對東北菜的歸納,到阜新和濱海對東北菜的制作與深挖,已經形成了自己的路子。
給自己歸納一下,“家常中見細節,功夫中品原味”,這是自己的特點。
不知不覺中有了自己的菜路子,只是不知道自己的這個路子能不能在濱海做到引領。拿青花閣來看,現在是行,客人接受,在別的地方行不行就不知道了。
菜品這方面就這樣,著急不得,應了那句老話,“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以后啥樣就看自己的修行了,修行好了,能夠成為大師,修行不好,也就止步于此。
在管理上,說實話,老爺子沒有對積分管理做出肯定答復,心里有點失落,覺得積分管理是個好的管理方法,能夠解決很多餐飲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既然老爺子不認可,那就自己完善。
也沒什么特殊的想法,一直訂閱《東方美食》,里面介紹了很多好的廚政管理,覺得自己的積分管理不比里面介紹的差,于是把積分管理進行整理,整理好之后寄給《東方美食》編輯部,希望得到他們的認可。
非常希望積分管理能夠在老店徹底實行,然后在整個公司實行。但是老爺子不認可,實行不了,只能是有些遺憾。
辦公室把老爺子提出的內部協議重新完善之后,下發到老店和粗糧,開始執行。
對這個協議我是這么理解的。首先,作為一個管理著,對于公司任何一項已經定下來的政策,要徹底的執行下去,原因很簡單,我是一個管理人員。其次我認為這個協議對在職員工是有好處的。知道所有在職員工,包括前臺的服務人員,對現有的工資都覺得少,希望能夠漲點兒。如果不漲都有離職重新找工作的打算,但是為啥沒離職?原因有兩點,第一,老店生意好,能夠按時開工資,從不拖欠。不像外面的有些飯店,雖然工資比較高,但是到月不按時開工資,不是托就是欠,也不說不開,就是叫你等等,有時候都能叫你等一個多月,這種情況在老店和粗糧是沒有的。
表揚一下陳經理和我,我們倆兒在員工的心目中還是挺好的,很多員工都愿意跟著我倆兒,就算一個月少掙點也樂意,因為開心。
我倆兒早就想把員工的工資往上漲漲,現在正好老爺子同意了,雖然有個協議限制,但畢竟漲了。
老爺子這是一個穩當打法,和積分管理不同,一直認為積分管理是個長久之計。
在例會上和廚房的兄弟姐妹們講解了內部協議。
“總廚,簽訂這個協議是不是就得在咱家干滿一年?”李成問道。
“對,這個協議一簽就是一年的。”我說。
“干不滿一年漲的二百塊錢還得扣回去?”他繼續問。
“是,你理解的很對。”我說。
“這和簽賣身契有啥區別?”他說。
能想到他說這話,很多員工也是這種想法,只是沒說而已,他直接說出來了。
“李成,你在咱家干多長時間了?”我問。
“一年多了。”他回道。
“沒來咱家之前在哪干了?”我接著問。
“工地。”他回道,有點底氣不足。
“在工地一個月多少錢?”我追問。
“一千五。”
“你干了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