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提出自動讓賢,棗祗聽了不免心中暗自得意。
當初劉平沖他發了一通火,后來他又被曹操一通訓斥,讓他在手下官吏面前很抬不起頭來。
當時也有試圖溜須拍馬者,曾質疑過他的屯田策略。
可是如今屯田所獲如此豐厚,不僅讓那些質疑者閉嘴,若是連劉平都因此主動辭去籍田令之職,這豈不更說明他的屯田方略無比正確?
這時候夏侯淵在旁邊撇著嘴道“平兒允文允武,辦事妥當,咱們許都新建,百廢待興,有多少大事值得去做,卻偏去做那勞什子籍田令干什么?
要我看,早該辭去了?!?
“妙才這話倒有些道理,”曹操微笑著沖夏侯淵點點頭,又對劉平道“當初讓你做了籍田令,本就是我一句失言,想來這微末之職也沒什么用處,還是早些辭去的好。”
當初在洛陽,天子提出留一塊籍田親自耕種,產出作為祭祀祖先之用,并讓曹操推薦一位精于農事的官吏輔佐,曹操隨口說了一句,劉平寫過農書,結果那籍田令之職便落到了劉平頭上。
可是現在看來,劉平擔任這官職的確不怎么合適。
劉平的主要才能體現在軍事和內政上,讓他去給天子管理籍田,實在大材小用了。
那籍田不過是一縣之地,且產出全部歸天子所有,何必讓劉平把心思放在那些小事上?
借著眾公卿邀請棗祗代為管理籍田這件事,讓劉平趁機把籍田令之職給辭了,倒不失個上佳的選擇。
“如今袁紹于北方虎視眈眈,你與昂兒該將心思放在如何練兵上,你手下屯田兵已充為羽林軍,來日再調撥你一支軍馬好好操練,”曹操昂首儼然道。
“小婿謹遵岳父之命,”劉平點頭答應。
其實籍田令對他來說做不做也沒什么,他只是覺得曹氏屯田應該有更好的解決方案,既能安穩住流民,又能提高曹氏軍糧所得,所以才想到在籍田上推行他的辦法,當做試驗田。
至于能不能成功,他也說不準,即使失敗了也無妨,反正曹氏一統北方的進程不變就行。
最終曹操答應了杜襲的請求,同意讓棗祗代為管理籍田。
杜襲等人大為興奮,此時他們已經知道,棗祗在曹氏控制的地盤上屯田大獲成功,一縣之地都能收獲十八萬石糧食,這已經證明了棗祗在主導屯田方面的能力。
此時一石糧在八十錢上下,換算過來就是一縣之地能得一千四百萬錢左右,這作為內帑來說并不算多,但養活百十妃嬪也足夠了。
眾公卿由孔融荀悅帶頭,興沖沖的去皇宮,向皇帝諫言讓棗祗代為管理籍田。
御書房里,劉協正襟危坐。
“陛下,曹司空任用棗祗之策屯田,如今收獲豐盈,足以證明棗祗乃屯田能吏,陛下何不將籍田交由他打理,到時坐等收成即可,也不用劉公耗費那么多心力,到頭來收獲反而不如棗祗?!?
孔融首先站出來施禮上奏。
有棗祗成功經驗在前,天子必會欣然同意,畢竟哪個皇帝不想讓自己內帑豐足呢?誰也不會嫌自己錢多吧。
可是沒想到劉協卻板著臉,微微搖頭道“棗祗屯田之策,官六民四,且只收青壯子弟耕種,其他老弱婦孺該如何?
其策看似收獲頗豐,卻是殺雞取卵,涸澤而漁之行為。
朕與劉卿曾經交代,朕寧愿不要那么多收成,也不愿讓籍田百姓餓著肚子為朕耕種。”
劉協算是個仁慈君主,不愿與民爭利,寧愿自己少收一點,也不想讓剛剛安定下來的流民再次陷入流離失所之中。
更何況,籍田上按官四民六分成,已經遠高于從前了。
孔融沒想到皇帝會如此執拗,連忙急道“陛下,棗祗屯田也不至于讓百姓餓肚子啊,要不然那些百姓豈能善罷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