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豪天還沒亮就醒了,有些口干舌燥的他,下床倒了杯水潤了潤喉嚨,沒了睡意的他,習慣性拿出自己的日記本,在上面寫下了昨天視察這支隊伍的表現。
這是一只悍勇之師,不僅僅從士兵們略顯紅潤的臉上,還從他們的精神狀態上,能看出他們并不畏懼鬼子。
這些在看過士兵們吃的晚飯之后,他自認為明白了原因所在。
可隨后的一幕,就差點驚掉了他的下巴。
晚飯過后,他竟然看到有十幾個人,圍成一圈在那保養槍械。
不是說果軍內沒有會保養槍械的人,只是會保養的,大部分都是黃埔出來的軍官。
原本他以為只是這幾個人會保養,后來發現竟然是每個班在吃完晚飯之后,進行的例行保養。
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征兵的時候他又不是沒見過,士兵能把子彈打出去,就算是合格了。
想讓士兵們練好槍法,根本沒那條件,只能讓士兵們去戰場上現學現賣。
結果自然是傷亡遠遠高于鬼子。
在看過幾個班之后,他確信這不是特意給他看的面子工程。
因為這群人保養槍械的手法,比他要熟練多了,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出來的。
而且他還發現,幾個老兵在帶著新兵們識字,教育的方式雖然比較粗暴,可是這已經給了他十分大的震撼了。
帶兵的是要把這支部隊訓練成200師那種部隊?
去年年初成立的200師,方文豪是親眼見識過的。
那是一個五團制的甲種師,使用的大部分都是蘇械,連坦克都裝備上了。
里面的官兵,大部分都是小學以上文化,其中還有一些人,還是南下的大學生。
這個第八獨立加強團,明顯學得也是這種模式,除了坦克,似乎沒有差于200師的了。
他并不知道李景林已經在組建裝甲營了,要是知道了,絕對會報告給長官部,強烈要求把獨立團的指揮權,收歸長官部。
按照行程,他上午會去醫院看望該團的團長李景林。
其實他內心深處,對對方是有些好奇的。
能白手起家拉起一支隊伍,已經不容易了,人家不僅拉起來了,而且拉起的還是一支勁旅。
最后,他在日記后面重點畫個圈。
那是李景林的名字,在日記的最后一行,被單獨列了出來。
……
樊春梅一大早起來,把孩子交給保姆,照例前往酒樓。
在距離原憲兵隊不遠的地方,忽然她聽到了一陣歌聲。
歌聲低沉而壓抑,一股濃濃的思鄉意味撲面而來。
這是一首島國民謠,講得是一位戰國時期離家的武士,在即將戰敗的時候,掛念家鄉的妻兒。
幾個商販在路邊賣菜,樊春梅裝作買菜的樣子,眼中似乎在端詳蘿卜的成色,其實一直在豎著耳朵傾聽那首民謠。
“日特娘,大清早就瞎嚎,當兵的也不管事兒,干球呢!”
賣菜的應該聽了不短時間了,碰到樊春梅這個老主顧,忍不住吐槽罵娘。
樊春梅眼中的冷光一閃而過,臉上則是笑著說道“大軍都把鬼子趕跑了,你還嘚瑟個啥?”
“你知不到這家伙唱了多久嘞,俺天擦亮剛過來,就聽到那小日本子在那鬼唱,也不知道唱的是個啥。對了樊老板,你今兒咋個沒帶伙計呢?”
樊春梅聽明白了歌聲的意義,白了賣菜的一眼。
“讓你賺個跑腿的錢還不樂意,把這半匡蘿卜和白菜送到我那,我額外付給你兩毛跑腿的錢。”
賣菜的一聽臉色大喜,討好地恭維道“您能全買了俺就感激不盡嘞,哪好意思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