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太極宮北辰殿,大覃繼位沒幾年的第五代正熙皇帝正在批閱奏折。將手中的奏折用朱筆在當下看的奏折中批了一個“閱”字之后,他將它放到書案的另一批已經看過的奏折當中,又拿起一本新的看了起來。
接連看了好幾份奏折,沒一個好消息,正熙帝不由得煩躁的嘆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筆,右手捏上眉心,心中暗嘆當日做皇子的時候,只覺得做皇帝好,大權在握,一言九鼎,天下的事似乎盡在他的手中;但是等費盡心思終于爭到皇位,坐上來之后,雖然風光是風光了,但是如果想當個明君的話,這個位子還真不好做。
這么大的一個國家,千頭萬緒,不是這旱了,就是那澇了,好不容易有個地方風調雨順豐收了,還要防著谷賤傷農,要么就是河水決堤,沖了哪……反正都是事。整個天下,似乎除了京畿這一片風平浪靜,沒什么事之外,其它各地就沒個太平的時候,讓人有操不完的心,因此自從坐了皇帝,原本只有三十出頭,正是年富力強的他,覺得好像平白一下子老了好幾歲。
偏偏他頭上還壓著個上皇,是了,人家皇帝登基,一般都是作為父親的上一任皇帝死了,身為兒子才能做皇帝,但是到了他這里,原本是皇帝的父親還活得好好的,只不過是退位做了“太上皇”而已。
更糟糕的是,原本上皇當初退位,是因為中風。當時上皇中風比較嚴重,對上皇來說,他怕死,但是更怕因為中風而導致半身不遂,口歪眼斜那種不堪的形象,因此他效仿上古圣皇堯舜,將皇位禪讓給了六兒子。
但是上皇退位之后,跑到湯山行宮休養,在太醫的精心診治下,又嚴格控制飲食,如今的他除了左手有點用不上氣力之外,其他方面都和正常人一樣。如果不說,不知道的,根本看不出他曾經有中風的癥狀。
上皇身體變好,其實對新任皇帝并不是一個好消息。俗話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按道理說,如今上皇禪位,新的天下之主應該是正熙帝才對,但是上皇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積威甚重,而且滿朝文武,絕大部分都是他的臣子,而且上皇在養好身體之后,不甘心退位之后,過頤養天年,不問朝政的日子,因此,表面上大覃的皇帝是正熙帝,但不管是前朝,還是后宮,都知道如今做主的依然是上皇、
正因為正熙帝這個皇帝有名無實,所以,朝中當初爭位的幾個兄弟并不安分,一直對他屁股下面這把龍椅虎視眈眈。在他們看來,就算他現在是皇帝又如何?只要上皇一句話,照樣能將他從龍椅上拉下來,所以本就因為朝堂上沒有幾個屬于自己的臣子而行事艱難的正熙帝,因為幾個兄弟的掣肘,日子越發難過起來。
……
就在正熙帝回想著自己當皇帝之后的苦悶的時候,他這邊的首領太監陳安向他稟報道“皇上,福郡王來了。”
福郡王封號為“義福郡王”,乃是跟著上皇當年追封廢太子的“義忠親王”而來,但是福郡王和廢太子不對付,在無法更改的情況下,只讓人喊他“福郡王”,要是不知道的,喊他一聲“義福郡王”,他能記一輩子的仇。
隨著正熙帝的一聲“宣”,十七八歲的福郡王從外面走了進來,行過參拜大禮之后,在皇帝斜下方的椅子上坐下。
正熙帝和福郡王雖然不同母,但是因為福郡王的母親出身異族番邦,在被送進宮之后,被封為順美人,并不怎么得寵,住在正熙帝的姨母靜太嬪宮室的側殿,之后生的福郡王,由靜太嬪撫養,因此,從小到大一直跟在六皇子的正熙帝身后當“小尾巴”。
福郡王因為母親的身份,天然就失去了競爭皇位的資格,再加上他生的晚,又是靜嬪撫養長大,所以,正熙帝不吝惜對這個不僅不會和他爭,還對他表示友好,支持他的十九弟表示一下兄弟之情,因而,久而久之,兩人的關系甚至一母的同胞兄弟關系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