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唐石看著洞穴里無數如同蜜蜂般的黃金小蠶,一股當爺爺的心態頓生。
蠶母少的產卵三百,多的高達八百,這一番下來,也足有上萬之多,怕是再繁殖一批,便有數十萬之巨。
自己法力不足、元神不夠凝練,無法馭使如此之多的金蠶,以唐石之想,五萬怕是已到極限。
但這樣一來,剛好可以優中選優,盡選內里強健蠶蟲!
把這一批小蠶用元神、精血、引蠶幡一一祭煉一番,唐石便握著幡身,引著身后小蠶卷起漫天金色螢火向洞外走去。
而蠶母因生產小蠶之故,被唐石留在了洞內。
唐石帶著小蠶來到陰風洞前崖之上,對早等在此的楊飛、古令點了點頭,三人各舉引蠶幡,分馭一股小蠶各飛主蜂西北的山壁之中。
那山壁倚立飛崖,透體深紅,中間一塊地方方圓百丈寸草不生,有著一排排兩三寸大小的深孔,密集無比卻又排列整齊,如同棋盤。
這深孔便是昔日綠袍煉蠶之所,名為魚腥洞,內埋毒丸無數,可以百毒引蠶幡馭使。
唐石三人各引金蠶而來,每至五十之數便送入一魚腥洞內,好一會兒,才各自完畢。
陰風洞所在百蠻山主峰如一個倒立的不規則錐體,下窄上寬,四周被群山所拱,兩峰靠近之處均有下傾飛崖。
山水從中涌出,皆成飛瀑。匯流而下,落成寬窄不一無數淺溪。飛瀑聲、溪水聲各不相同,各圍主峰而織,交響而起。
主峰之前是一偌大平原,現已開出數千頃金絲菌田,隨風而浪,巍巍壯觀,淺溪穿流其間,在菌田下,一陣蟲鳴魚走。
陽光一出,淺溪菌田水汽上升,濃郁度因菌田存在而各處不一,水霧處處霓虹,再合內里碧花金葉,風景美到天邊。
唐石走至陰風洞口,就有些發起愣來。
這里到底是魔窟還是仙境?
唐石身側,楊飛、古令安置好小蠶,各自長聲尖嘯,二十四名手握姹女魔陰聚毒幡的門徒立刻從陰風洞府下方山腳的一山洞中馭空而出。各立半空后飛散至環抱群山之前,與陰風洞平齊,各按方位,同陰風洞成一扇形將這千頃菌田圍在當中。
這時,唐石將百毒引蠶幡拿捏在手,楊飛、古令同時手中法決一打,不斷沖魚腥洞連指。
一縷縷彩煙聚而不散從小蠶棲身的魚腥洞內飛出撲向菌田又自返回,連續數次之后,一股腥味在空中彌漫。
楊飛二人收手,唐石把手中百毒引蠶幡向空中一扔,那幡不斷變大,幡身血光大作,上面毒物各張其口,向正中金蠶繪像噴出道道毒霧。
那一刻,血繪金蠶似活了過來,扭動身形,張開大口。
對面半空,二十四名門徒各搖姹女魔陰聚毒幡,上面符箓、倒立男女同時一亮之刻,門徒手插幡身之內,飛速揮出,不斷向下方菌田指去。
一道道顏色各一的煙束不斷從幡身飛出,一沾菌田之端便又向上一彈鉆入唐石所使百毒引蠶幡上的血繪金蠶口中,頓時,空中一座座彩色拱橋交錯而立。
下方金絲菌上翠花一觸彩煙,花身一挺,四周花瓣大張不斷開合,身下金針葉根根筆直,似對這彩煙極為垂涎。
這時,唐石一指引蠶幡上蠶身,血繪金蠶立刻變大,口中一扯,便將下方彩煙所成拱橋全數拉直。
彩煙交錯,同匯一處,金絲菌菌田之上頓時便被彩煙織出一扇形天幕。
楊飛、古令二人再打法決,被引入魚腥洞內的小蠶頓時全數飛出,隨著腥味,直撲金絲菌菌田之上。
金蠶一出,唐石使百毒引蠶幡向菌田正中飛去,那二十四名門徒則左右分飛,劃出一道圈各向陰風洞而來,幡中彩煙不再打向菌田,而是直射于百毒引蠶幡上金蠶口中。
魚腥洞內金蠶全出之時,菌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