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八月明鏡懸海上,會逢回首柳岸邊。
“可熟悉?”
當然熟悉了,這是安陽幼時解過的一個謎語,那年中秋齊毓姝也在宮中,兩個小丫頭偷偷躲開宮女玩鬧,后來找不到回大殿的路,齊毓姝只能牽著大哭的安陽沿一條種滿柳樹的岸邊走。
再后來,就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妃子,給安陽出了一個謎語,還帶她二人回殿。
安陽忽然道“這謎是小子衿說的?”
齊毓姝頗有些感慨“是張才人生前說的,原來你我與子衿的緣分早就有了。”
安陽仔細回想當年場景,只記得那個年輕妃子氣度柔和,卻怎么也想不起來她的模樣。
齊毓姝道“你看,凡事因果注定,因已改,你還怕什么果?”
安陽總覺得齊毓姝這話神神叨叨的,便問“上巳宴你真的是自愿聯句的?”
齊毓姝想了想,道“現在再提當日事,也改不了什么,不如放下。”
安陽頗有些氣急敗壞“你果然是安慰我的!你自小就比我沉穩,下棋一步能想三步事。”
齊毓姝不說話了。
安陽說罷又有些愧疚“我對不住你。我這一生借了你龍鳳雙生的美名才叫父皇開顏,在我滿月宴上賜我封號……”
齊毓姝打斷安陽的后半句,道“公主當真以為我兄長是個浪蕩子嗎?”
安陽被這質問問住了。
“我兄長是庶出。”
所以風頭不能高過身為宗子的大房嫡長兄,也不能叫當家主母覺得有威脅,所以只能放浪形骸,傳美名于花叢之中。
安陽并不能完全明白身為庶出的為難,她這一生順風順水,幼時有齊妃和兄長保駕護航,在外又有東陽和齊毓姝護著,所以總會有些天真的想法。
齊貴妃想那個位子是必然的,不然何必年年問齊老太君安,這次平王世子是個契機,而這個契機不能給外人。
上巳宴上聯句一是為兄長出頭,二是為齊家,齊家不能做敗寇。
齊毓姝在霽園替安陽煮茶,聽到平王世子進京求親時就已經想了這么多,似乎也的確是走一步想三步。
“何況”,齊毓姝微笑道“我是問天搶命的人,總是要還的,你往后的日子還長呢。”
安陽看著齊毓姝,憋淚回頭“你以后做事定要與我說。”
齊毓姝道“好。”
“不許再說不吉利的話。”
“……”
唯獨這事,只能看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