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贏邑,劉瑞奉了父皇之命來接管贏邑和操練皇上留給自己的一萬精兵。贏邑是個四面環水的島嶼,相當于一個大的省份那么大。島上的居民,生活富裕。父皇給他留下的一萬精兵,是由原來跟隨父皇的幾個能征善戰的老臣訓練出來的。這一萬精兵,雖然人數少,卻是精挑細選出來身強力壯的,年紀都在20多歲。經過幾個老臣七八年的訓練,可以以一當十,甚至更多。贏邑同時也由精明能干的幾個文臣在管理。所以被治理的井井有條。這些大臣自從進了贏邑,便沒有再出去過。知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將來留給六皇子的。現在看見已經長大了的六皇子來接管。紛紛拜見。劉瑞自從到了贏邑,忙著熟悉接管贏邑的各個事務。這個地方是由皇上親自管轄。沒有皇上的命令,所有人不得離島。所以只有皇上每年派來心腹,監督各個官員的政績。報給皇上知道。再由皇上派心腹傳達圣旨。決定各級官員的任免和調換、升遷。所以這次新皇的更替,贏邑的人并不知曉。劉瑞謹遵著皇上讓自己年底回京的說法。每天除了考察各地的民生民情,辦理一些有關朝政上的事,其余時間全部用來跟軍隊一起訓練。由于他來到贏邑,是皇上讓他秘密去的,所以連自己府中的管家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贏邑真的如皇上所說,是一個獨立的地方,自成一體。
再說劉玨,自從登上皇位。每日在朝中,辛勞的理著朝政。閑暇之余,想起李明月。覺著當時李景順說的不無道理。自己已經派人把暨遠縣附近的山匪都剿滅了,也沒有找到李明月的蹤影。也許李明月確實在遼國。想著那個靈動的總是能讓自己心情好的那個小人兒,沒想到她居然是個女孩子。一想到她若是被遼國人劫去,心里總感覺一陣一陣的抽痛。將所有殿中人遣去,只留下墨菡道“墨菡,李明月被劫走已經有好長時間了,到現在一點兒音信都沒有。當時他父親就說是被耶律齊劫走的。現在想想。真的有這種可能。”
墨菡看看已經當了皇上的劉玨。沒想到這么長時間還沒有放下李明月。道“如果她真的是被遼國人劫走的。那真的不好辦了。我們沒有確實的證據。證明是被他劫走的。就沒辦法跟他們要人。現在快到年關了。過了年,遼國人會到我們這里來朝賀。到那時,看看能不能想出什么辦法來。從遼國人那里打探打探消息。”
劉玨眼珠一轉,計上心來,道“你說的確實沒錯,我發去一封密函,給遼國太子耶律達。如果他能找到李明月,并把她送回到朕的是邊。我可以用他兒子來做交換。這樣的條件。他不可能不盡全力的在遼國尋找。耶律齊是他的弟弟。如果李明月真的在遼國。有可能他們已經見過面了。用一個外人來交換自己的兒子回去,這種條件任誰都能答應。”
墨菡道“皇上,遼國小皇孫。是作為人質送到京城來的。他是用來轄制遼國,有遼國小皇孫在。遼國就輕易不敢再向晉國發兵。若沒有小皇孫這個倚仗,遼國會事無忌憚的。為了一個李明月,這樣做值不值得?還請皇上三思。”
劉玨道“你說的這個道理我何嘗不明白。聽說耶律齊這倆天大婚。取得是述律丞相的女兒。述律皇后一向偏著她的二兒子和三兒子。從來都看不上他的大兒子耶律達。這次耶律齊與述律成相聯姻,恐怕是皇后的主意,是要在聯姻后,和述律丞相聯手,扳倒耶律達。趁著現在遼國時局還算穩定,耶律正平還有些用途,換個李明月回來也是值得的。過一段時間。耶律佑若是死了,耶律齊繼位,他有了自己的孩子就不會管耶律正平的死活。到那時耶律正平一文不值了。所以說我要趕早的,給耶律達寫封信。只要他能找到李明月,我就用他的兒子來跟他交換。”
墨菡覺著劉玨說的有道理。便道“既然皇上這么說,那就下密函給耶律達,這種可以換回他兒子的事,他肯定會不惜一切代價幫陛下找出李明月。到時若真像陛下說的,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