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船上的人,更或許,我們早就是同一類人了。”
夕詔,一半是佛,一般是魔。火光將兩人的影子糾纏在一起,形成鬼魅般的圖像。兩人四目相對良久,神情變化明滅,秦蒼慢慢將手放下,半晌移動目光,緩緩坐在火光旁。
花海里燦爛的日子紛紛碎裂,自己卻沒有辦法質問夕詔。甚至現在該問自己,每一次的怯懦、每一次的僥幸、每一次隔岸觀火的疏離。對著鏡子看著著裙裝的自己,可猜得到新月彎刀刺上的竟是陸歇的胸膛嗎?受人庇護,不舍離開。自己和夕詔之間就只有利用嗎?
秦蒼感覺自己無法理清這三千思緒,眼皮卻又止不住打架。
夕詔收了袖內的安神香,將衣服披在熟睡的秦蒼身上。
梵音起,火光明滅。
對任何一人有過真心?真心就能保她無憂無患嗎?
霍安北,近北離的地方有一座山,名曰常蛇。常蛇山橫跨齊、北二國,山壁寸草不生卻陡峭入云,在二者間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互不侵犯、也無來往。山腳下有一座古剎。古剎百余年,建在一片草甸上。夏日積水,需乘船而至;寺廟漂泊在水中央,映下蒼松飛檐,一時間讓人有不實之感。
古剎外墻、內塔多已斑駁風蝕,不知是已荒廢了多少年。幾處宏偉的前殿早已成斷壁殘垣,看不出當年盛況,只留下不小的藏經閣和文室,像是要叫那時的智慧得以沉冤昭雪。
人說“寧挨十座墳,不挨一座廟”是認為廟宇周有怨靈,怨靈入六道輪回前需與僧人共同修行。于是本就地處偏冷,如此一來更是人跡罕至。直到一年前初夏,古剎后,沿溪靠山壁處,有了一縷炊煙。
霍安四季涼爽,剛立冬,就下了今年第一場雪。
秦蒼抱著幾大卷竹簡從后山走來,向古剎走去。寺廟前,黃崗巖的照壁已不完全,坐在正中的佛像仿佛被人自左肩頸橫刀砍下,佛頭沒了蹤影;壁身并非莊嚴華麗,而是雕刻著數不清的雙手。手指殘破扭曲,伸出壁身,仿佛聽得見它們從地獄之門掙脫而出時的嘯叫。秦蒼總覺得那些手會趁人不備,拉人入火海,于是每每經過不惜繞路,離得遠些。
天陰沉沉,看來晚上又免不了一場大雪。風大,秦蒼把自己裹得嚴實,厚厚的棉袍上狐裘領子將一張小臉擋下去一半,此時只剩一雙水靈靈大眼睛露在外面。夕詔已經好幾日未歸,不過秦蒼也習慣了。自從離開西齊,兩人就生分許多。
夕詔依舊很忙,秦蒼覺得他或許依然在找“師娘”的下落。最初,曾有個僧人三番兩次登門,找夕詔密談。自己認得,那是兩人離開齊昌時,幫助攔下陸歇他們的幾位僧人之首。夕詔叫他度斯,告訴自己這就是“追殺”自己的臨南當今四位執事之一。度斯和善、有禮,既然是“追殺”,為何又保護夕詔呢?秦蒼不明白。
而對于自己,就像被拆穿心事的小孩子,有點惱羞成怒故意跟夕詔保持一些距離。但其實自己也明白,夕詔說得對,自己不愿離開庇護又不愿面對真相;即使不全盤支持夕詔的所作所為,但也不能做“端碗吃肉,放碗罵娘”的白眼狼。所以,畏畏縮縮地待在匯集怨氣、超度亡靈的古剎,反而安心。自己又未曾想過做什么大英雄,就這么偏安一隅、不給別人添亂地過日子又有什么不好呢?
古剎旁側緊鄰常蛇山,山腳隱蔽處有一殘洞可入。徑直走,山洞逐漸開闊。百十來米,洞頂突然增高,形成一道七、八人來人高的石虹。過了石虹,山洞的土質明顯不同,細看洞頂,大大小小的洞窟像無數眼睛,盯著山外來客重啟原先的秘密。
洞身刻有畫,洞窟里藏有大量經卷和不知什么文字寫成的竹簡。經文多是錄刻在動物皮上的,封存在洞穴中不知多少年,竟依舊能看清。竹簡上的字更為清晰,只是無法猜測出那些符號的具體意思。
不知夕詔是怎么找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