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荀子所說的仁義的道德君子是否就是孔子所說的這樣。”
“若是這樣,韓非所說的按照制度不偏袒的對待大臣,提拔其中有政績的人,跟荀子所說的是同一件事情。”
“莊子說:天下大亂的時候,賢圣不能明察,道德規范不能統一,天下的學者多是各得一偏而自以為是。就像耳口鼻都有它的知覺功能,而不能相互通用。就像百家眾技一樣,都有所長,時有所用。即使如此,但不完備又不普遍,是看問題片面的人。各家學說未必就是互相敵視的,若是能互相通用,后人就不會像莊子所說的看不到真正的大道了。”
秦王乖巧的坐在地面上,看著面前的四位大學者爭執,荀子講究仁政,在君王治理國家的方面,就是任用有道德的人,有才能的人。而韓非更多的提倡法治,他希望通過律法來規定所有的事情,而不是靠什么賢人,武成君的才學實在讓人敬佩,他似乎精通百家之學說,總是用墨子,孔子,莊子等多派的學說來跟他們辯論。
至于公孫龍,秦王沒有聽懂他在說什么....不過,好像很厲害的樣子。
“拿如今的秦國為例。”,荀子認真的說道:“秦國的國力強大,沒有哪個國家是他的對手,百姓們忙碌與耕地,官吏們也精盡心盡職,這就是我贊美秦國制度的原因...可是要讓我說出不足之處,就是秦國沒有儒者,儒者的能力在于仁義,一味的武力只能讓摧毀諸國的城池和士卒,卻不能讓他們真正的跟隨。”
“嚴厲苛刻的制度只能讓百姓們為了利益而跟隨,而當秦國給不出這種利益的時候,就是秦國治下的百姓,也會起來反抗他,這就是沒有仁政的緣故了,若是能讓百姓們從心里敬愛國君,熱愛自己的國家,那么即使在國家最危險的時候,這些百姓所想的也是要保護,而不是推翻他。”
“所以我認為秦國可以在他擊敗的國家內施行仁義的制度,能夠減弱自己嚴厲苛刻的制度....”
韓非思索了片刻,方才說道:“您說的有道理的,可是我不認同的是:您所談論的制度,制度是不斷改進的,秦國如今的制度,是最適合用來一王天下的制度,若是改變了這個制度,秦國就沒有辦法再對付其他的國家,失去了強大的制度,百姓們不愿意再為秦國征戰,那您所說的仁政,又有什么用處呢?秦國最強大的地方,就是他沒有儒者啊!”
“其實兩位所說的都有道理。”
趙括開口說道:“荀子說的很對,一味的強權會逼反百姓,應當溫和的對待各國的百姓,減少嚴厲的律法,減免一些重的懲罰...韓非所說的也不錯,秦國的軍功制,是秦國之所以強大的根本,若是為了施行仁義的制度而改變了這一點,秦國一定不會像原先那樣強大,戰爭還會持續。”
“所以,現在的制度是戰時的制度,在和平的時期,是可以通過仁政的辦法,讓各地的百姓們都明白和平的珍貴,讓他們不再抱怨,讓他們享受到好處,重視他們,給與他們富裕的生活。”
“尸子說:治理天下有四個道理:一是忠誠仁愛,二是公而無私,三是任用賢能,四是確立法度。法度通行就能財用富足,任用賢能就能多有成功,公而無私是匯聚百智為已所用的根本,忠誠仁愛是為人父母必須具備的品行...拿秦國來距離,君王仁愛,大臣無私,能任用賢才,用最適合的法度來治理秦國。”
秦王咧嘴傻笑著。
這四個人,一直聊到了晚上,直到星辰遍布天空,有武士們舉著火把站在周圍,趙括方才反應過來,他們都有些口干舌燥,秦王即刻令人拿來了飯菜美酒,眾人填飽了肚子,又喝了些酒,顯得意猶未盡,他們已經很久不曾這樣談論過了。荀子是一直都沒有找到可以跟自己辯論的人。
韓非是如今才擁有了自己學說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