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開學報名季就要到了,琳琳也被爸爸送回了四姨家,因為文慧要上育紅班,到時候琳琳就沒人陪著玩了。
還有一件事就是爸爸上個月從市里買了一輛摩托車,自己還考了個駕駛證,現在有事去哪里都愛騎著它去,比之前的自行車方便多了。而廠子里的汽車由于送貨的事情也很忙,就不會輕易的因為私事耽誤工作了。
想著今年過年時文燕應該就可以回來和家人團聚了,文慧對妹妹的思念就更多了幾分。
八月底的時候爸爸就帶著文慧去學校報名了,而且也把學費什么的都一起交了,這個時候的上學手續也很是簡單,戶口本一帶,證明是自家孩子,孩子有戶口就可直接上學。
當知道育紅班一個學期的費用才只有六塊錢的時候,文慧的震驚真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了,久久說不出話來。想想上一世幼兒園便宜的也得一個月八九百,貴一些的七八千一萬多也是不足為奇,如今這跟沒收也沒差多少的費用怎能不讓她吃驚?
很快九月一日開學的日子就到了,文慧穿著媽媽新買的一身衣裳,背著嶄新的書包就獨自走上了上學的道路。
甜水村的育紅班和小學一至四年級是一塊兒搬到了村子西頭的田里的,在文慧的記憶里那個學校的后面是個果園,學校的左右兩邊都是田地,學校的大門面對著村子南邊唯一的一條柏油路。道路的北面是一條通往運河的小渠,渠里幾乎常年有水,所以從學校大門前的空地到柏油路有一座小橋相連。
這條柏油路的兩旁是兩排高聳入云的青楊樹,筆直地矗立著。每到夏天,這里的樹葉也仿佛是無風自動,涼爽宜人,是村子里老人孩子的乘涼之所。農人們在田里干活累了也會坐到這路旁休息片刻,落落汗。
可是后來這些終究會被一些低矮稀疏的景觀樹所代替,永遠的失去這種陰涼舒適。文慧想著記憶里村子幾十年后的變化就忍不住唏噓。
道路靠著水渠的那一面除了外側的青楊樹,里側還有一排垂柳,這些柳樹長長的枝條有的甚至垂到了水里,也是有些年頭了。
其實爸爸是想親自送文慧來學校的,開學的第一天,怕孩子不適應或者對上學的路線不熟悉,還是有些擔心的。但是這些對于穿越而來的文慧來說,當然就不算什么事了,所以她也沒有必要讓本來事情就很忙的爸爸耽誤功夫來送她一趟。
想想現在學校還是剛剛啟用一年的樣子,并沒有后來為了方便學生上學,而在田間特意給學生辟出來的兩米寬的地方,修的那一條專門上學的小路。所以文慧只能繞個遠兒,從村子南邊的柏油路走到學校。
由于學校通知的到校時間是上午九點,文慧八點半不到就出發了,想著路上走得再慢也不可能走半個小時,所以肯定不會遲到就是了。
當文慧走到學校大門前時,學校的大門剛剛打開。是一位三十多歲樣子的男老師用掛在腰上的鑰匙打開了學校的大門。把大門推開后,他又轉過身來去推那個停在大門前面的黑色二八大杠自行車,踹起車支子的一剎那,帶動的掛在右車把上的黑色皮包劇烈的晃動了幾下。
“你是新入學育紅班的小朋友?”見文慧盯著他的一舉一動還沒有走進校門的意思,這個老師就開口問道。
“呃...我是!請問,我們育紅班的教室是哪個?我要到哪里等我們的老師?”文慧當然知道,幼兒園是在這唯一一排教舍的最西邊,她這不是沒話找話么,誰讓她剛才又走神了呢。
“哦,你們的趙老師還沒有來,你可以先到育紅班的教室門口等一會兒。我是咱們小學的校長,我姓周。”這個周校長,文慧是認識的,只不過剛才沒有注意他的長相才沒有認出來,這通過他一自我介紹文慧才想起來。
“噢!我知道了,那謝謝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