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一路招降,慢吞吞的走了很久。
吳三桂帶著關寧軍從寧遠、錦州、山海關進京勤王,滿打滿算從山海關走到了豐潤城,也就走了三百里路。
京師被攻陷,吳三桂直接返回了山海關。
因為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就在李自成的手中,李自成的條件也是極為豐厚的,一個遼寧王,差不多也廷議結束,在招降的過程中,李自成也將自己的條件擺了出來。
李自成在陜西作戰之時,祖寬帶領的關寧鐵騎,跟李自成交戰也長達十余年之久,李自成當然清楚關寧錦防線的重要性,對吳三桂的一些不太合理的要求,比如征遼餉的具體款項等細節,進行了磋商。
在招降進展較為順利的情況下,李自成主力和唐通所率的宣大衛軍,全面向著一片石布防,那是清軍來犯的方向。
多爾袞進逼山海關,離山海關兩里處扎營,吳三桂率輕騎親隨數人,連夜出了山海關,至威遠堡清軍營壘,跪降于多爾袞。
多爾袞當即賜坐賜茶,面諭關門為第一功,封平西王,吳三桂謝恩之后,多爾袞按照滿洲習俗為吳三桂剃頭,隨后將黃臺吉女兒建寧公主,嫁給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
吳三桂徹底投清,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唐通所率領的宣大衛軍,在一片石被兩面夾擊,大敗而歸。
清軍這便入了關。
朱由檢很同意孫傳庭的想法,世界很現實,贏家通吃,輸的人連呼吸都是錯的。
為了勝利,不惜一切代價。
“有理。但是朕有一慮,處理周奎人心思動,不法辦周奎,這些個勛戚,就能為我大明盡能竭力了嗎?伯雅,你覺得如何?”朱由檢問出了自己內心的疑問。
不處理周奎,大明的勛戚就會為大明的朝廷效力嗎?
殺雞儆猴,豈不更妙?
和李自成兵敗一片石的并非牛金星等嫡系,而是唐通。
唐通本是大明宣化總兵、密云總兵,大順軍到了,唐通降了大順,清軍到了,唐通又降了清軍。
還有駱養性駱家,世代掌管錦衣衛,這可是上十二衛之首,掌管午門班直的軍隊,在清軍入關的時候,駱養性怎么選擇?駱家怎么選擇?
大順來了投大順,韃清來了投韃清,左右不過是換個主子罷了。
一片石之戰的敗北,不能僅僅歸咎于吳三桂的背刺。
是李自成對朝中大臣的品行實在是心里沒譜,同時對清軍的戰力嚴重低估,這種低估在軍事行動是極其致命的疏漏,料敵從寬,是兵家第一戒訓。
對清軍入關助戰和吳三桂聯手的可能,毫無準備,這種疏忽,是一片石之戰敗北的主因,吳三桂的背刺,不過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罷了。
而且在攻破北京城之后,李自成也陷入了勝利者怪圈。
在一片凱歌之聲中,滋生出了輕敵冒進的思想,這種驕傲輕敵的思想,導致李自成去山海關,連牛金星都沒帶,自己帶著六萬人,以為山海關也可以和大同、宣府那般,傳檄而定。
而李自成的大順軍高達百萬之眾,卻分布在陜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廣等地,甚至還和張獻忠對壘。
這種分散的做法,導致李自成匆匆趕往一片石之時,只調動了六萬人,還留下了嫡系牛金星等人駐守京師。
這種種行徑,似乎也代表著大順的朝廷,認為明清之戰,已經是“前朝”之事,大順朝廷和清廷無怨無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為安。
這種危險的思想和種種,導致了一片石的慘敗。
當然有些人,喜歡將這些復雜的問題,簡單的歸結為一句,農民起義軍的局限性。
“萬歲所言,臣不敢妄言。”孫傳庭擦了擦額頭的汗,萬歲問的這話也在理,就是不法辦周奎,這幫賣國求財的勛戚們,就能停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