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中的六耳獼猴雖則不知為何鼻青臉腫,然而看到唐三藏那一刻,終究不免痛哭流涕,倒像是個被拋棄的深閨怨婦。
三藏一行人不曾站穩(wěn),就聽得六耳獼猴說道“師父,師父,您可終于來了,您快點救弟子出去,弟子定然不存二心,竭心竭力護您西行求經(jīng)!”
劉伯欽一臉肅穆,悄悄握緊了手中鋼叉,悟命則是嘴角含笑,沒有其他姿態(tài),只有唐三藏有些不知所措。
六耳獼猴見三人各自一副作態(tài),便又道“師父,你快近些來,俺有些事情相詢?”
劉伯欽卻拉住唐三藏,厲聲喝道“你這妖猴,之前騙那仙家弟子還不曾夠,如今尚要誆騙圣僧不成,今日有我在此,絕不讓你得逞!”
他這一聲厲喝,不僅三藏吃了一驚,就連旁邊的悟命和尚也換了一副面色,目光炯炯,只看向六耳獼猴。
六耳獼猴仔細看了看劉伯欽,目光之中似有迷惘,然后六只耳朵微微一動,終于說道“劉家小哥啊,竟然也這么大了,甚好甚好?!?
劉伯欽眼如銅鈴,狠狠盯著六耳獼猴,手中握著的鋼叉緊了又緊,看樣子要不是因為知道刀兵傷不得六耳獼猴,早就一叉給戳過去了。
悟命便道“可是這六耳獼猴做過何等事情沖撞了施主,若這廝真是個德行敗壞之輩,那小僧自舍命保師父西行,決不容這猴子加入污我?guī)煾该u!”
六耳獼猴雖心中憤恨,卻也只此時惹不得那不知名的小和尚,便只陪笑道“小師傅說笑了,我既被孫大圣與如來佛祖壓在此處,便于此處反思過錯,潛心學(xué)習(xí),如何能再干那般勾當(dāng),這劉家小哥雖與我有過些許罅隙,但畢竟誤會,當(dāng)不得真,當(dāng)不得真!”
劉伯欽冷哼一聲,卻對三藏說道“這猴子倒的確是個有神通者,然而德行有虧,也曾禍害過仙門弟子,如何為之還請圣僧仔細斟酌,莫要受其蠱惑?!?
六耳獼猴聞言固然心頭憤怒,欲要使動神通,蒙蔽三藏視聽,卻無奈其身被壓于五行山下,更受六字真言桎梏,哪里能施展半點神通。
于是,六耳獼猴只得無奈說道“當(dāng)初之事雖是我之過錯,但是畢竟是你等貪念成事……”
劉伯欽聞言頓時間目眥盡裂,似欲要把六耳獼猴生生吞吃,然而終究按捺下來,說道“也罷也罷,終歸是我等生了貪念,方讓你這廝有機可乘!”
劉伯欽說話間便不在理會六耳獼猴,卻附耳過去,將昔日之事告知于三藏、悟命。
那邊,六耳獼猴雖然元神被鎮(zhèn),神通被壓,但六耳之能尚在,他仍舊豎起六耳,仔細分辯,若一旦發(fā)現(xiàn)那三藏心中生怨,便會出言辨明。
六耳獼猴雖則聽的仔細,卻不知旁邊尚有齊天大圣也在偷聽。
孫悟空聽得那一番故事,心中不由驚訝萬分“卻不知這六耳獼猴竟還有這般本事,實在該死,該死!”
你道這大圣為何如此惱怒,原來是幾十年前,雙叉嶺這邊妖魔橫行,鬼怪為患,偏生又處于邊境,沒有神只護佑,只有前任鎮(zhèn)山太保一力擔(dān)之。
然而,前一任鎮(zhèn)山太保雖然與森林為友,以大山為伴,也得天獨厚,能有俗人未知之能,卻終究還是一介凡人,怎抵得如此之勢。
恰逢前任鎮(zhèn)山太保與蜀山弟子頗為交好,便請了蜀山煉氣士前來除妖,哪知一番追趕卻巧入五行山中,遭遇了山中看押的六耳獼猴。
那六耳獼猴也不知使了什么法子,竟然見得凡人,他自稱是齊天大圣,百年前因被六耳獼猴所害,所以代之受罰,如今留在天庭的正是六耳獼猴!
那六耳獼猴又見幾人不信,便又以仙法神通授之,他畢竟已有修為,可稱仙人,對付幾個煉氣士自然是手到擒來,不多時便讓一眾煉氣士服服帖帖。
然而,卻不料那六耳獼猴雖看似為前輩高人,予他等悉心教導(dǎo),其實別有所圖,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