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哪位陛下前來,天師府張九功有禮了!”
伴隨著那道悠然的聲音傳來,一個頭戴道巾,身穿道袍,滿頭銀發飄然的身影,自天師府后院騰空而起,好似列子御風而行般,飛了出來。
沒錯,就是飛了出來。
其他不說,就憑這一手御風飛行之術,就足以唬住世間所有人,讓人尊稱一聲“老神仙”了。
而直到此時,朱晨浩方才真正見到天師府老天師張九功的真正模樣。
此人面如白玉,留著三縷長須,鶴發童顏,氣質脫俗,再加上一身精致的道袍,看起來仙風道骨,飄逸出塵。
嗯,標準的一副老神棍打扮。
當然,不同于流竄于世俗間行騙忽悠人的神棍,人家張老天師是有真本事的,雖然不知道他能不能降妖除魔逆天改命,但是僅憑他武道大宗師的實力,便足以讓朱晨浩凝重對待。
武道大宗師!
沒錯,就是武道大宗師,連朱晨浩都沒想到,天師府中竟然還隱藏著這么一尊武道大宗師,如此當真無愧道家祖庭之名。
張九功!
朱晨浩聽到這個名字,腦海中瞬間閃過此人的信息。
張九功,本名張顯祖,天師府第五十一代天師。生卒年不詳,賦性仁慈,好禮儀,習謙和,喜讀書,擅長精進不懈。
明熹宗天傲六年,承教天師之位。明思宗崇禎九年當時饑荒,散粟濟災,受施不少。當時年八十一歲,朝廷賜封正一嗣教光陽祖范沖和清素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務,加封太子少保,歲八十一無疾而化。
當然,這也僅是清廷中搜集到的資料,甚至連朱晨浩都沒想到,張九功竟然還活著,并且還是一尊武道大宗師。
崇禎九年距今已經過了三十六年有余,若按照清廷皇室記載的資料來算,那么張九功如今已經有一百一十七歲了,并且看他的精氣神,似乎還能再活個十年八年一點問題沒有。
這就讓朱晨浩不得不考慮,在這鹿鼎記世界究竟還藏著多少老怪物了。
僅一個天師府就蹦出了一個老怪物來,那么整個道門呢?
佛門呢?
朱晨浩想到這里,驀然驚醒,收起心中的飄飄然,散去外顯的武道真意,恭敬的朝張九功行了一禮,道:“朱氏后人朱無視,見過張老天師,老天師萬福!”
朱晨浩心中震驚,卻不知道張九功心中更加震驚。
原來他還以為,是不是大明皇室中的某個老古董出關了,誰能想到,掌控了帝道真意的大宗師,竟然會是一個年紀輕輕的少年郎。
張九功心中震驚,好似涌起狂風駭浪一般。
難道這天地間真的有天生帝王存在?
說實話,武道大宗師雖然稀少,這天下間,還有那么三五個,就算增加了一個,張九功也不會驚訝。
然而一尊領悟了帝道真意的武者,那絕對是比熊貓還要稀少。
不對,這已經不是能用稀少能形容的了,而是三百年都不一定能見到一個。并且這還僅是武者,而不是武道大宗師。
為何是三百年難見一個?
因為自古以來,王朝能經歷三百年而不倒的,少之又少。而帝道真意,往往只有那些王朝的開國太祖最有機會領悟,因為他們對帝王之道的領悟最深。
當然,也不是說除了那些開國太祖外,其余的人沒有機會領悟,只不過這種可能性太小。
除了一朝的開國太祖外,一朝的中興之主,盛世之主也是最有機會領悟帝道真意的人。
是的,最有機會領悟帝道真意的人,而不是武道大宗師。
因為縱觀歷史三千年,能以帝王之尊成就武道大宗師的,雖不能說沒有,卻也是少之又少,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