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小友此次前來天師府所謂何事?”
好歹是有道高人,張九功很快平復內心酸溜溜的檸檬情緒,再次飲了口茗茶,直接開口詢問朱晨浩前來的目的。
經過短暫的交流,他已經看出來了,眼前的朱晨浩,明顯是個小狐貍,這一次找上門來,他們天師府不想付出點代價肯定是不可能的。
當然,如果能流點血付出點代價,就完全斬斷和大明皇室的因果,這也是值得的。
因為即便眼前的“朱無視”領悟出帝道真意,成就了武道大宗師,想要復國,也是千難萬難,看不到絲毫成功的可能性。
縱觀史詩三千年,還沒有哪個國家在滅亡近半個甲子后,還能再次復國的。這樣的事情即便實在春秋戰國諸侯爭霸的時代,也從未有過。
并且當年他們天師府和全真道聯手推測,推測出滿清入關,龍出黑水,當有國運三百年。
這是天命!
他張九功再強,天師府底蘊再深厚,也不可能干的過天命。
所以張九功打定主意,其他的都可以考慮,哪怕是付出一定的代價,他們天師府也能承受,卻唯獨不能參與大明復國之事。
朱晨浩聽到張九功詢問,并沒有急著開口,而是端起茶盞飲了口茗茶,悠悠道:“茍子曾言: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朱晨浩緩緩誦出荀子《天論篇》開頭,然后才抬頭看了張九功一眼,問道:“不知老天師覺得如何?”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養備而動時,則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貳,則天不能禍。
這是荀子《天論篇》的開頭,也是茍子思想的總綱。
如果再精簡一點,那就是六個字:“制天命而用之!
“天行有常”是指:大自然的運行是有一定規律的意思,如此一句便徹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說法,把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與人類社會的發展狀況區分開來。
他說:“與其把天看得非常偉大而仰慕它,怎么不把天當作一種物來畜養它,控制它。如其順從天而頌揚它?怎么不掌握和控制天的變化規律來利用它?如其仰望天時坐等它的恩賜,怎不因時制宜,使天時為生產服務?”
反正對荀子的說法,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朱晨浩是信了?!
如果自己都不信,如何能讓其他人相信。
張九功聞言,呵呵兩聲,然后用一雙深邃,好像能看破紅塵萬物的眸子看向朱晨浩,悠悠道:“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剛健中正,純粹精也。六爻發揮,旁通情也。時乘六龍,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今天下雖有風波,卻難撼天時,三百國運,非一朝一夕所能揮霍。”
張九功悠悠道,他并沒有正面回復朱晨浩《荀子·天論篇》的詢問,因為這個問題根本就沒辦法回應。
就想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