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緩緩流逝,不知不覺間,又是一年過去。
短短一年多時間,吳三桂率軍進據湖南澧州、常德、岳州、長沙。清軍云集荊州、武昌、宜昌,但不敢渡江攖其鋒。
孫延齡叛于廣西,羅森、鄭蛟麟、吳之茂叛于四川,耿精忠叛于福建,臺灣鄭經渡海進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提督王輔臣又叛于寧羌,擊殺清陜西經略莫洛。
四方震動,人心動搖。
然而,兩年時間過去,隨著龍兒對朝局的掌控,隨著源源不斷的八旗軍被調往前線,吳三桂等叛軍的攻勢也不由受阻,大部分的叛軍都被阻擋在長江以南。
再加上之前吳三桂手中的大筆銀錢被某個家伙盜走,兩年征戰,也讓吳三桂深感兵力、財力嚴重不足。
與此同時,隨著局勢有些穩定,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也紛紛離心離德,各有圖謀,各路叛軍也從原本的親密無間,開始相互堤防,亦或是對周圍的叛軍展開了吞并,借此不斷擴大自己的力量。
在他們眼中,朝廷一個奶娃子當皇帝,一個婦道人家垂簾聽政,所以即便實力最強也不足為懼。
吳三桂呢?
不錯,吳三桂是個梟雄,不容易對付。
但是他已經老了,已經六十多了,花甲之年還能有多少日子可活?
至于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
那就更不用提了,自從被韋小寶還有建寧給閹了之后,心情陰郁,自暴自棄下,整日的飲酒作樂醉生夢死,已經徹底的廢了,指望他還不如指望他那個便宜兒子呢。
可惜,“吳應熊”的便宜兒子吳世璠年齡太小了,也就比京城的那個奶娃子皇帝大個上幾歲,如今差不多六七歲左右。
可以想象,吳三桂活著的時候還好,一旦吳三桂死了,平西王府的叛軍,絕對會一哄而散,不攻自破,說不準吳三桂辛辛苦苦一輩子,打下的勢力全都會給他人做了嫁衣。
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的那些盟友,沒有其他想法才怪。
吳三桂自己的處境也很了解,所以他拒絕了手下謀士提出的和朝廷劃江而治的建議,迫切的想要在自己大限到來之前,攻入京城,推翻滿清,為他們老吳家的子孫打下一片江山。
更何況,吳三桂也不覺得自己沒有機會,因為他手中還握著最后一張底牌,他覺得自己只要將這個底牌打出去,清廷必亂,屆時他手下的大軍便能突破長江封鎖,學習明太祖朱元璋,以南伐北,將滿人趕出關外,奪得天下。
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北伐成功,那么尚可喜,耿精忠等人,根本就不足以為懼,反手可滅。
這個底牌就是紫禁城中那位垂簾聽政的皇太后的真實身份,神龍圣女,龍兒,一個如假包換的漢人女子,還是跟滿清皇室沒有絲毫關系的女人!
吳三桂相信,一旦那位皇太后的身份被揭露,整個天下都會嘩然,清廷必將巨大的動蕩中,而前線的八旗大軍也會軍心不穩,這就是他吳三桂的機會。
吳三桂想到這里,最終決定將這一底牌打出。
只是他想了想,還是覺得有些不保險,所以朝不遠處的內侍道:“去將岳先生請來,就說本王有要事相商。”
畢竟那神龍圣女手腕不一般,僅憑流言蜚語的話,還真不一定夠能揭破她的身份讓滿清高層相信。
想要徹底揭破神龍圣女的假太后身份,那就必須讓她自己露出馬腳,而不是讓一個反賊指正。
如何讓神龍圣女自己露出馬腳呢?
對此,吳三桂早有打算,那就是派人行刺,還得派遣高手行刺,因為普通的刺客估計還沒進入皇宮就被砍了,非頂級高手當刺客不可!
只要刺客能殺到皇太后跟前,逼她顯露出武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