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彰武路100號。
周一第一堂課上課前,于一提前十分鐘到了教室。
像上周一樣,明哥又早早來到了教室,坐到了第一排的中間位置。聽很多同學在議論說今天上課的蔡老師是個“大牛”,曾在日本一個大學做終身教授。后來被同濟大學從日本“挖了”回來,做了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的院長,還兼著東亞研究中心主任。據說他的作風十分嚴厲,上課不許打哈欠,更不可以遲到、早退或者吃東西。
7:55,只見一位兩鬢有些斑白、表情嚴肅的老師走了進來。
“大家早上好。首先,我簡單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蔡可慶,1987年到日本留學,后在日本早稻田大學任教15年,2001年回到國內任教。我上課的要求是不要遲到,不要交頭接耳,更不要打哈欠。打哈欠在我看來,就是沒認真聽課的表現。一個人如果專注于某個事情,他是不會感到困的。每次上課前,我一般會提前5分鐘到教室”。
“開始上課前,我先問大家三個問題,一是你為什么選擇到上海讀研,二是你為什么選擇到同濟大學讀研,三是你在同濟大學讀書,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給大家五分鐘的時間,請大家思考后回答一下。”
聽完這幾個問題,于一有些慌亂。三個問題中,也就前兩個問題還好作答,當初之所以選擇到同濟大學讀研,一是看重了同濟大學是著名的老牌名校,985、211傍身;二是國際政治專業不是同濟的優勢專業,相對復旦大學的國際政治專業來說,容易考取一些;三是同濟大學在上海,上海是國際化的大都市,各方面都有有利條件,對開闊個人視野有好處。考同濟大學基本就是這三個原因了。但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這個問題他確實沒思考過。到底成為什么樣的人呢?到底成為什么樣的人呢?于一在心里思索著。
因為感覺自己的答案沒什么高度,而且第三個問題一時沒啥思路,在大家踴躍回答的時候,于一并沒有積極主動站起來說自己的想法。
聽了幾個同學的回答后,蔡老師一臉嚴肅地說“同學們,剛剛聽了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大致知道了大家的想法,可能很多同學之前都沒考慮過這幾個問題,尤其是第三個問題。其實,第三個問題很重要,對你以后的發展至關重要。首先,我要強調的是,你們現在對第三個問題的回答,是基于以往的知識、視野、經驗提出的,那么到了同濟大學,你們的視野是不是要更加開闊,責任和使命是不是更加有擔當才可以?因而,我建議大家在同濟讀書期間,一定要帶著這個問題去學習,這樣你的學習動力才更足、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哪些知識。不要單純為了學習而學習,也不要單純為了找工作而學習。踏入同濟門,成為同濟人,我們就應該更有責任和擔當。”
“第二,很多人認為同濟大學建筑學、土木工程等專業全國有名,覺得自己的專業在同濟不是那么響當當,所以認為來同濟讀研就是為了混個同濟的文憑,名校傍身,為了混個研究生學歷,好找工作,那我想你們就大錯特錯了,我現在就勸你們放棄這個錯誤的想法。我想告訴你們的是,根據教育部2011年對全國高校學科專業的排名,同濟大學國際政治專業排在全國該專業的第10名。想來同濟大學混文憑,那基本是不可能的。考取同濟大學研究生難,畢業更難,所以同學們,學習知識才是第一位的,切莫投機取巧。而且同濟大學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那同學們有沒有思考過,我們同濟出來的國際政治研究生跟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研究生的差異在哪?能否走差異化競爭路線?”
“第三,今天是我給大家上的第一節課,我要糾正一個觀點。現在很多同學,比如有些我們專業的同學,言必稱西方,言必稱美國,說西方如何如何發達,美國如何如何優異。但你們有沒有首先思考一個問題?歐洲經歷了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