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事不離戰爭,戰爭是外事的手段之一。
咸陽宮,國務府中。
六國國務大臣,俱是在此議事。
上首樗里疾,其后依次是向壽、孟軻、蘇秦、司馬恒、殷麗、公輸楠,就唯獨一個司馬錯,上河東戰場去了。
秦王率軍,在前方作戰,后方定然也不能閑著,幾位國務大臣,都是整日整日地忙碌。
前線的戰報,每日都會呈報上來,經過匯總,再送往各處,因此,在每日上午,國務大臣們都要聚集在此,開朝會,商議軍國大事。
秦王出征了,秦國的大小事情,就需要他們擔著,這樣才能顯示國務府的重要性。
持續了半年的戰事,最近幾日,開始有了轉機。
河東戰事,匡章和司馬錯,正在膠著,司馬錯似乎是知道了匡章的軟肋一樣,就只堅守一城,讓匡章忌憚,不得大舉南下,雖然齊國大軍的大纛,都已經在曲沃城下了,可諸位國務大臣,對司馬錯還是有著充足的信心。
只要秦國河東大軍還在,有生力量還在,那匡章暫時是起不了大風浪的,更何況秦王下令,由且武率領的三萬大軍,從洛陽已經出發,北上曲沃了。
大王設計,在野王之野,秦韓大戰,一舉俘獲韓國將軍暴鳶,破敵四萬,更是驚得樂毅后撤,讓秦國的兵鋒,向東移動了。
當然,所有戰事中,最令人驚異的,無非就是太行徑的五谷之戰,其驚異程度,足以比肩巴山火燒楚軍,似乎秦楚交鋒,楚國就總是破不了這個劫。
七國大戰,秦國從一開始的被壓著透不過氣,到現在能回過神了,可以集中力量,對六國發動反擊了。
無疑,這是半年多來,少有的喜訊了。
因此,諸位國務大臣的面上,盡顯喜色。
“大王威武,八萬作四萬,就破韓軍,好一個疑兵手段!”
樗里疾的老臉上,是說不出來的高興。
先王相王時,秦人的心,就已經向著東出了,不,或許更早,舜帝說秦人大出于天下之時,秦人就已經想著東出了。
這一年,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河東之戰,七國之戰,秦人的東出戰略,似乎已經能看到成功了。
余下諸臣,無不歡顏。
他們每一個人身上,都帶著秦王的許下的諾言,和對天下一統的向往,就連孟軻,此時也在想著,天下一統,將迎來治世,那儒學會如何顯耀呢?
“哈哈,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各郡,無一閑人,不管是男女老少,能上戰場的,都上戰場了,能去種地的,都去種地了,就連我巴郡大學宮宮主萬章,竟然也與民勞作,發動學子,可見我秦之難。
今年倒是好說,有歷年的積蓄,再加上后半年又有秋收,可到了明年,就難了,春耕無人,秋收也無人,更就不說夏耘冬藏了,就連大水司的水民,也都暫停了德潤渠的修建,若是戰事不結束,怕就有的麻煩了!”
樗里疾為何要在今日說這話,因為今日,乃是十二月二十五,按照西帝歷,五日之后,便入西帝六年,現在就要為明年做總結了。
“回丞相,治戶臺下各司,現下無一空閑,都為我秦此番大戰,來做準備,上下齊心,各項事業,暫且無失。”
樗里疾想聽的,就是公輸楠的一句承諾,這會讓他安心一些。
諸臣們商議著舉國大事,在一旁坐著的蘇秦,卻在這個時候,想到了別處。
六國謀秦,齊楚燕韓趙魏,楚國十萬盾甲軍,已經全軍覆滅,這消息也必定傳回到楚王跟前了,這就等同于,六國大軍,已經只剩下五國了,楚國的參與感,將大大降低。
這對楚王來說,擺在面前的,就只有兩條路。
要么繼續發兵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