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六國謀秦,抗擊秦人到底,二,要么就這樣算了,也不發兵了,就隔岸觀火。
蘇秦覺得,結束戰爭的機會來了。
“丞相,我倒是覺得,該在此時,連楚也,大戰到如今,我秦已是勝者姿態,是到設法結束七國之戰的時候了。”
結束戰斗?
樗里疾略微有些疑惑,但旋即就想得明白。
戰爭只是手段,又不是目的,目的達到了,就需要想辦法結束。
此戰,縱然秦國大勝,那也對楚國所求不多,與楚聯盟,則可以分散六國,是個好選擇。
“還請外交令細說?”
他知道,蘇秦一直是不說則已,一說必定是有成熟的計策。
“七國之戰,此戰一開,首先在宜陽與太行徑交戰,戰至今日,除了匡章入河東外,兩方主力,已在戰至大梁城下,這說明六國,是在潰退,我秦是在勇進,此為其一。
其二,既然六國即將落敗,那六國國君,也當看到,縱然集合六國之力,也非我秦人之敵,縱然再對我秦,也是徒然,徒然之舉,不如不舉,免得勞神費思空歡喜,因此,可乘機說于楚王,連秦而罷手。
其三,楚國朝堂不一,政令不齊,群臣之間,多思內斗,不明外強,當年楚王遷都壽春,就已經失去了統治力,后來盾甲一軍有成,楚王重掌大軍,方才有如今之勢。
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現在盾甲一軍,盡皆覆滅,楚王的統治力,也必定下降,楚王雄心受挫,肯定是想先平國內之事,再思對外刀兵,我秦在此刻,去聯手楚王,與楚王結盟,一則可以為楚王壯威,二則也可全了楚王之心。
其四,與楚國聯盟,消息傳遍天下,五國得知,不僅失去一盟友,更是動搖其軍心,時間一久,再久戰不下,五國君王,生出不戰之心,也就退兵了,我秦因此,還可大獲其利。
其五,七國大戰,我秦大勝,魏國損失一上郡,韓國損失一上黨,至于天下諸國,則并無利害,遠至楚國貴族,又有何理由拒絕呢?
其六,謀秦六國,齊楚燕韓趙魏,齊燕兩國,為六國之盟主,自身卻遠在東方,不管勝敗,于齊燕影響最小,樂毅匡章之流,在韓人潰退,魏國不成軍,楚國連秦后,又何須為三晉而效力呢?
尤其是匡章,十五萬齊軍的損傷,幾乎可以不計,他也可從晉陽,安然撤走,繼續去做東方的霸主,齊國東帝,又有何不妥呢?”
聽完了蘇秦的說辭,樗里疾又一次呵呵的笑了。
蘇秦雖老,可畢竟是蘇秦啊,所有的事情,還是他想得周全,想得明白。
該進時進,該退時能退!
這個老頭子,人不在戰場之上,可不僅對戰事了如指掌,就是對諸王如何想的,也是了如指掌,真是個好辦法!
樗里疾也深刻的明白,戰事越早結束越好,秦國只需要弱魏、弱韓、擊趙,就足夠了,肉要一口一口的吃,稱霸天下的計劃,那也要一步一的來。
一個坐穩的上郡,一個送來的上黨,一個威震天下的霸主之名,這些剛好就可以填飽秦國的胃口了。
“好計劃,明日老夫就書信,呈報大王,不知道是外交令親自出使,還是典客大夫陳均前去呢?”
蘇秦是個老骨頭了,樗里疾自己也是個老骨頭了,只有老骨頭,才能理解老骨頭的難處,路途遙遠,心有余而力不足也。
典客大夫陳均,乃外交臺的二把手,蘇秦不出,自然就是他了。
“嘿嘿,當初,是我向大王訴說,六國謀秦,將是秦國稱霸天下的跳板,秦國將成為天下霸主,雖然我一把老骨頭了,但老骨頭還是想自己前去!
蘇秦的計劃著,先去楚國,再上齊國,走過燕國,后入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