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是一個機靈的丫鬟,我也請求了族長幫忙照料,也給娘留了書信,若是有什么事情,會有人通知我的。”他未做決定之前,百般無奈,做了決定之后,反倒是果斷了許多。
譚荇是那邊唯一有功名的讀書人,且跟太子妃的關系也算是近親,他們村的人恨不得把他當祖宗供著,譚荇請求他們幫忙照應羅氏,自己跟著太子去奔前程,豈有不應之理。
譚荇在譚家那幾天,給羅氏請了丫鬟之后,經(jīng)常往族長家里去,就是跟族長說明了自己要借方家的勢去京都奔前程的事情。
他知道,他們離開之后,劉氏一定會鬧的。
“這些年,委屈你了,也辛苦你了,還帶累了岳父岳母和祖父祖母。”譚荇想著母親的刁難和方家對他的幫助跟包容,只覺得自己何德何能。
方涵嘆息道“過去的,都不說了,我們要一切朝前看。”她從譚荇的懷里掙脫,鄭重其事的同他道“夫君,雖然婳兒是我的表妹。但我希望到了京都之后,我們不要仗婳兒和太子殿下的勢。我們自己找一處小房子,你好好關起門來讀書,我去租賃個小鋪子賣點東西也能過活。”方家家底算不上厚,但相較于普通的農(nóng)家人還是好了許多。
尤其是她出嫁的時候,姑姑和姑父給她隨了一份很大的嫁妝,那一份嫁妝實際上能夠讓她衣食無憂了。
她已經(jīng)沾了姑姑和姑父那么多的光,也委屈這家中長輩因為她受了氣,還讓這次表妹回家不高興了,她明明是家長老大,卻總是受著旁人的庇護。
方涵想要自己立起來,不辜負旁人對她的好,若是可以,在報達一二。
譚荇跟她夫妻一體,她自然也是希望譚荇能夠自立自強。
譚荇含笑道“你放心,我先前已經(jīng)跟同窗去信,讓他幫忙打聽京都合適的房子了,我的功名,我必然是要用自己的實力去得來的。”他從沒有想過要從太子和宴之婳身上去獲取什么,他們讓他跟著一道離開,已經(jīng)是幫了他的大忙了。
他是讀書人,也自有文人的傲骨。
只是在家里頭,這些東西不怎么管用,所以才叫他壓彎了腰。
方涵動容的笑了笑,忍不住落淚,她沒有看錯人。
譚荇心疼的將她擁入懷里,輕輕的撫著她的背道“相信我,會慢慢好起來的。我會讓自己變得有用,撐起這個家,成為你的依靠。”
他這幾日在家深刻的想過,他為什么在劉氏跟前直不起腰,不過還是他太無能罷了。未成親之前靠劉氏,成親之后靠方涵。
宴之婳還不知道,這才剛出方家村,她的大表姐就在準備到了京都要跟她劃清界限了。
不得不說,譚荇還是很了解劉氏的。
劉氏醒來發(fā)現(xiàn)譚荇不見了,劉氏只以為譚荇去了族長家,這些日子譚荇經(jīng)常往族長那邊去,她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但到了中午吃飯的時間,未見譚荇的身影,劉氏就覺得有些不對了,她匆匆忙忙的扒了幾口飯,就去了族長家。
族長就把譚荇留給她的書信念給了她聽,并且說了譚荇去了京都奔前程,并請求他幫忙照顧劉氏的事情。
劉氏聽完,眼前一黑,差點暈倒在地,還是譚荇給她請的丫鬟伶俐,及時的扶住了她。擔憂的道“夫人,您沒事吧!”
劉氏口中吶吶的,卻發(fā)不出聲音,丫鬟聽不清楚她在說些什么。
只能扶著劉氏坐到椅子上,同族長夫婦道“煩請二位幫忙照看一下夫人,我去請大夫。”
族長夫婦也被劉氏的樣子嚇到了,想到譚荇的孝順,若是劉氏出了什么事,那還得了,滿口答應著就叫丫鬟快去快回。
族長夫人還喊了自家兒子駕著牛車帶丫鬟去城里。
然后她自己又忙前忙后的給劉氏順氣什么的。
族長一個大男人,就只能在一旁干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