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丞相在跟鎮南王見面之后,傳了宴三老爺,跟他說了君昭在瓊州犯錯的事情,實際上宴三老爺在當天下午,就聽聞了此事,這些天他一直都很焦慮。
君昭犯了事,宴之婳作為太子妃,也不知道在那邊是否還安好。之前宴之婳到了方家之后有跟他們寫信,告訴他們方涵一家要來京都,以及方家的一些事情,但至那之后,他們就沒有在收到宴之婳給他們寄信什么的。
方涵在前些日子,都已經到了京都且安置好了。
在他聽聞那些事情之后,他悄悄的去找過方涵夫妻,問之前他們之前君昭在那邊的詳細情況,但方涵夫妻二人知道的并不多,又因為忌憚著君昭的身份,有的時候縱然有些好奇但也聰明的就不會多問。
宴三老爺從方涵夫妻那里并不能了解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只是知道君昭待宴之婳是極好的,因為宴之婳的關系,對方家人十分禮遇,且多有包容。
以君昭之尊,其實完全不用考慮和顧及任何人的情緒,直接讓其他人俯首稱臣即可,看不順眼的人,自己處置了即可,完全不用委屈自己。
他知道有君昭護著宴之婳就放心了幾分,在如何有君昭護著宴之婳,她重要好受一些。且虎毒不食子,即便是君昭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皇上也不會把自己的兒子殺了,不管是為了名聲還是其它的。
關鍵是宴三老爺不覺得君昭會做那樣的事情,他雖然只見過君昭兩次,一起說的話也不多,但他就是覺得君昭不是一個濫殺無辜的人。
所以他懷疑君昭是不是被什么人給冤枉了,所以每天都在干著急中。
宴三老爺雖然知曉了之前早朝上的事情,但作為一個打理庶務的庶子,自然不能知道太多,而不能讓自己看起來很無能,又不能毫毛不知道,所以宴三老爺表現出了恰當的驚訝“之前聽聞太子殿下犯了錯,皇上派了成國公世子去帶太子殿下回宮。沒想到旁人口中的犯了錯,竟然是這樣的事情。”
“太子殿下如此,婳兒該如何是好。”作為一個只擔心自家閨女且胸無大志的老父親,宴三老爺決口不問跟君昭相關的問題。
宴丞相道“為父也是擔憂婳兒在那邊的情況,所以準備讓你去一趟瓊州,只是瓊州那邊如今情況復雜,你可敢過去?”
“兒子自然是敢的,多謝父親。”宴三老爺一臉感激。
宴丞相自來都是約束家中子弟“識時務”,所為的識時務就是不該去的地方不要去,不該參與的事情不要參與,不該得罪的人不要得罪。
如今的瓊州,可以說是不該去的地方了。
宴三老爺想著,宴丞相這個時候讓他過去,定然是那邊又巨大的利益在吸引著宴丞相。
果然,宴三老爺這般想這的時候,宴丞相就開口道“婳兒也是我的孫女,雖然我平日里對姑娘們詢問的不多,但心中也是十分在意的。”
“瓊州挨著海邊,聽聞那邊的百姓偶爾會跟海寇做交易,海寇生性兇殘,也有可能是太子殿下看到海寇為禍所以大開殺戒,只是報上來的時候被人扭曲了事實。所以你過去的時候務必仔細查一查跟海寇相關的事情,你也知道舶來品和海上貿易素來是為父想要接觸的,只是之前沿海地區被鎮南王府把守得太緊,以至于沒有任何勢力摻雜得進去,這是一個好機會。”
“若是查明了太子殿下是被冤枉的,你于上下都有功。婳兒也就是安全的了,在太子跟前也就站穩了腳跟。而我們能順勢進軍海上貿易,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宴三老爺心中冷笑,說的再多不過都是為了利益,但他早就已經習慣了宴丞相這種利益至上的性子,只是神情略顯激動,面含感動的道“兒子必然不會辜負父親的信任。”
宴丞相不知道自己在無意間道出了某種真相,見宴三老爺聽懂了,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