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正在我準備去調查她和呂明浩相親的前因后果時,一個令人措手不及的事情發生了。
張瑩死了。
根據通話記錄顯示,在呂明浩死亡十日后,張瑩在家撥打了 120 急救電話。她很快就被送到了醫院,但在送往醫院的過程中已經昏迷,最后經搶救無效死亡。
根據醫院的記錄,她的死是由于肝損害導致,送醫時渾身已經出現嚴重的水腫,懷疑是食物中毒。之后,我們把她的尸體送到法醫鑒定中心,由法醫進行解剖,同時,我們封鎖了張瑩家。雖然呂明浩的死還沒有找到他殺的可能,但加上張瑩的死,這一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但兇手卻不是張瑩,也不存在騙保的可能,夫妻二人接連死亡,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真的只是意外嗎?
還是說,有什么仇人尋了上來?
我們徹底調查了案發現場,在張瑩報案前后,沒有人來過她家,案發現場也沒有外人闖入的痕跡,在案發現場我們幾乎一無所獲。
根本不可能有外人來殺死張瑩。
法醫對張瑩的尸體進行了解剖,找到了她的死因。
張瑩死于黃曲霉素急性中毒。
黃曲霉素是已知致癌性最強的化學物質,長期小劑量攝入就能誘發癌癥。不過張瑩是死于黃曲霉素急性中毒,是一次性攝入了足夠致死的劑量。這種毒素一般產生于發霉的食物中,尤其是被污染的糧油、發霉的花生和玉米。
得到張瑩的死因后,我們又返回案發現場針對性的搜查,把張瑩家現存的食物、尤其是剩余的飯菜都帶回去進行鑒定,這期間,法醫也完成了對張瑩胃里未消化的食物的鑒定。
估計是由于呂明浩的死,張瑩無心做飯,家里冰箱之前儲存的食物大部分已經發霉了,這正是黃曲霉素滋生的環境。
真的只是單純的食物中毒嗎?
我總覺得事情沒有那么簡單。普通人對霉變的東西都有一種本能的抵觸,食物則更是如此,基本上只要看到了下一秒就會選擇去扔掉。那么,發霉的食物張瑩會吃嗎?
為了盡快找到線索,我在對那些食物的檢查完成后第一時間找到法醫,從這里得到了詳細的報告。
“在冰箱里找到的食物中的確含有黃曲霉素,有煮花生,剩下的飯,雞肉里倒是沒有這種毒素。”
“所以說,就是單純的食物中毒?”
我在感到失望的同時,法醫對著我搖了搖頭“這些東西她根本沒吃。”
他拿著報告單指給我看“經過解剖,我在死者的胃里發現了芹菜、豬肉和小麥的成分,死者最后一頓餐吃的是芹菜炒豬肉,配面條,沒有吃過煮花生和米飯。芹菜和豬肉,冰箱里發霉的食物中是沒有的,面條也沒有,但胃部的食物里卻檢測出了黃曲霉素。”
“是不是把冰箱里的豬肉、芹菜和面條都拿出來做了?”
“一般情況而言,是不會有人吃發霉的食物的。”
“我也這么想過。”我回答道。
“更何況是把生的做熟了吃。有的人可能會因為太忙不注意,吃一些現成的剩飯剩菜,這些食物可能就含有黃曲霉素,但已經壞掉的生蔬飯菜不會有人現做出來吃。”
“這反而更有可能。把壞的東西煮一煮就能可以吃,這是很大一部分人的觀念,也是節約省錢的習慣。”
“可炒菜的溫度殺不死黃曲霉素。”
“這一點幾乎沒有人了解。”我說道“你的條件可能太優越了。”
以前經濟落后的時候,剩飯剩菜是會蒸煮上好幾頓繼續吃,直到吃完的,有些東西有餿味兒了,蒸一蒸就消失了,我也經歷過,而現在還有些人保有這樣的習慣。
對于老外而言,這樣的行為的確是有些匪夷所思。
法醫覺得更不可能,是因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