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陸,名知川。知是陸氏族譜給的字輩,川是名字。
川者,兩岸間有水流過。
正如我的故國大楚。白鹿山脈圍擁的廣袤土地被涔江從中切開,恰似一個橫寫的川字。
父親為我起這個名字,是想讓我永遠記得:雖出生于大周的都城順京,但我是楚人。
話雖如此,我的戶籍上寫得明明白白:陸知川,順京信度街萬通鏢局,掌柜陸正興之長子。
……
我很小就記事了,母親總是面帶笑容看我。她的臉離我極近,眉目如畫,呼吸聲淺淺的,令我心安。很多年過去,我總忘不了她身著月白色衣裙,淡雅如梔,將我抱在懷里的模樣。
我父親則直爽許多,每次見我,總?cè)o我一些奇怪的東西,有時候是個扳指,有時候是一節(jié)流蘇。
他們坐在一起并肩看著我時,空氣中總有甜蜜的馨香味。不知是何種熏香,長大后我特意學(xué)習(xí)調(diào)香,卻總調(diào)不出記憶中的味道。
那時我大概才一歲多,話還說不利索。
母親有時會指著自己肚子問我:“里面是弟弟還是妹妹呀?”我呵呵地樂,并不回答。
有什么區(qū)別呢?弟弟妹妹都行。只要父親母親陪著我,就很美滿。
后來父親指著一個粉色肉團說這是弟弟。我有些不能理解,愣愣看著這個哇哇大哭的皺皮猴子,不明白為什么弟弟來了,母親就要離開我去遠方。
我沒開口問,父親也從未主動解釋。
五歲那年,我明白了生和死的含義,也接受母親不會再回來的事實。
每日一早,我?guī)贤现翘榈牡艿埽シ鹛媒o母親上香。弟弟很不老實,精力充沛地在佛堂兜圈子跑。我伸腳絆他倒地,他才消停些。不過那一跤磕掉了他兩個門牙,從此說話漏風(fēng),直到長大換了牙才恢復(fù)正常。
也是因此,弟弟開始懼怕我,唯恐我輕飄飄地隨手一下,他就受到傷害。
平心而論,我對弟弟極好。只要他不吵我,想要什么都行,我都肯幫他。
弟弟的命,是用母親的命換回來的。人命可以交換,卻無法再次交換。即使弟弟死了,母親也不能再回來。
這讓我陷入沉思,如此奇怪的規(guī)則,誰規(guī)定的?母親當(dāng)時同意了嗎?如果我死了,誰又能生?
父親回答不了我的疑問,弟弟更不能,于是我開始讀書識字。
我想,只要把天下的書讀盡,就一定能找到答案。
書看得越多,我越迷惘。
“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可是我看賤民心善互助,依然被禍,過著窮苦沒有尊嚴的日子。
但書也不是一無是處,大多數(shù)都講得挺有意思。我開始埋首書卷,除了上課,剩下的時間都用來看書。
鏢局的人忙著為我找書,他們送書來的速度趕不上我讀書的速度。
一本封面沾滿血跡的書被送來,我撫摸血漬問來人:“為何有血?”
那人語氣平淡:“孤本,原主人不舍,抱著書撞柱而亡。”
我的胸口猛的一窒,只因為我想看書,一個不相干的人就此殞命。他何苦呢?明知死后必被奪書,竟還甘愿以命明志。
難道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我又細細打量這個送書人,像家里的鏢師一般,高大結(jié)實孔武有力,雙目炯炯有神。但我從未見過他。
“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名叫藺渡。”
“以后如有孤本,你帶我同去。在主人家看完就告辭,不必殺人。”
“我沒殺人。”藺渡不樂意了。
我有些歉疚,他確實沒動手。“人是我殺的。”我告訴他,“如非必要,我不想再殺人了。”
自那以后,我沒再鬧出人命,清靜了好幾年。
弟弟喜愛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