洺州城雖然是北方除范陽外最大的城池,但是其實,它已經無法滿足現在數十萬人口的生活需求了。
因為,年后又有十多萬人涌入了洺州做工了,于秋讓那些簽訂了商業同盟協議的家族,成批量的向洺州供應原材料,那么,對于那些原先零散給洺州各種原材料的運河周邊百姓,自然是有安排的,讓跑船收貨的屬下將其中大部分愿意離開家鄉謀生路的人都招募到了洺州來,這才保證了洺州數十個大工廠,幾大建設項目得以快速推進。
在磚瓦,門窗,木料,都有人快速批量生產的情況下,洺州圖書館的建設進度很快,僅僅三個多月時間,就已經開始上樑封頂了,這種一層式的土木建筑,幾乎沒有多少技術性可言,難是難在后續的裝修設計上。
于秋到達了工地現場之后,直接將室外的休閑范圍擴大到了三萬平米,加上主體建筑的面積,差不多就有五萬平米了,近乎占據了洺州城內的八分之一的地方,而他這一通規劃,則至少上千戶百姓面臨拆遷。
重新規劃之后,室外的地方,將會修建花壇,水池,涼亭,以及餐飲服務區域,整個園區會大量的使用新型建筑材料水泥,讓其整體環境保持干凈優美。
圖書館的內部,則都是長體書架,座椅和書桌,這些由家具作坊套成品擺放,就是鋪地面的瓷磚,可能有點昂貴,因為這個時代,燒瓷還不是那么容易,人力成本大,不過,用上瓷磚會顯得圖書館很上檔次。
光憑原先盧氏的藏書,是不可能將一個兩萬平米的大圖書館裝滿的,于秋今天來找盧耀,除了要他將所有的書籍編上號之外,還有另外一個任務交給他,不是抄書,而是‘印書’。
活字印刷術的理論于秋知道,有中級化學,物理和冶煉技術在,制作金屬印刷模板,還有潔白的紙張,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于秋要將自己覺得方便,而且有效的一些印刷方法,教授給盧耀,今后,圖書館的書架,部會分為五層,第一層上鎖,裝的是竹簡,或者麻紙帛書等不同載體的原本,每一本本都編了號的,只有管理員能將其打開取出,供有需求則對比。
第二層裝的是按照原本抄寫的紙質印刷書,由于文言文字體都比較少,同樣大小的位置,可能會裝十到二十本以上。
第三層,第四層則裝的是白話翻譯版,可能字數比較多一些,所以要用兩層的空間,這也是于秋考慮到以后讀易懂的白話文的人會比較多,需要多準備一些的原因。
第五層,則是空置的,上面會寫上‘讀者不同解讀版本’,并且,在書柜的壁板上,還會刻有一些解釋。
大意是,任何讀者看了這本書的原版,覺得和書架上的白話翻譯版的解釋是不一樣的,可以自己翻譯一版出來放在這里,只要通過圖書館審核員的審核,沒有太多常識性錯誤,是學術性的不同見解,都有可以放在圖書館里讓其它讀者借閱觀看,得到廣泛認可的,圖書館甚至會幫其印刷出來,替代原來的初議版本。
洺州圖書館歡迎讀書人對于先賢留下的典籍和著作有不同的解讀,客觀看待一切不同的解讀,只希望各種不同的解讀,能夠給后人帶來不同的啟發。
像流派比較多,爭議比較大的儒家學說,于秋就準備非常大的位置,供讀者放不同解讀的版本。
此外,洺州圖書館,還對外收購館內沒有的典籍和著作,一經認可的,可以得到一筆固定的費用,不會太多,只是個象征意義,相信,那些想要將自家學說推廣出去的人,會主動的將書籍貢獻出來的,給不給錢,都無所謂。
不僅是古文,外文著作,也是如此,洺州圖書館兼濟天下學說。
“公子這一番設計下來,恐怕天下的讀書人進了咱們這洺州圖書館之后,都不再想出去了。”盧耀在聽完于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