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朔望兩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是朝廷舉行大朝會的日子。這一天,只要是居住在長安、品秩在五品以上的官員都要參加朝會。
因為來上朝的官員眾多,這兩日的朝會就會在大明宮的含元殿舉行。
只規定是五品官以上的官員就必須上朝,所以,不管是有職有權的職事官,還是只領俸祿不干事的散官,只要品秩到了五品,今日都要起早上朝。
這樣一來,即使是寬闊的含元殿里,也站不下數百名官員。一些官員就只好站在殿外的三條“龍首道”上,還有一些就站在龍首道臺階下的院子里。
這樣的大朝會除了比較特殊的日子,每月只有兩次,那些平時沒機會見面的官員也可以趁此機會見一面,而那些新晉官員,則可以和大家混個臉熟。
不過,無論是站在大殿里,還是龍首道和院子里,他們此時都不敢交頭接耳。龍首道上層扶欄兩側,那些監察御史和諫儀大夫們可時時刻刻在盯著他們呢。
也只有在這樣的大朝會時,特別是遇到下雨下雪的天,人們才會有機會看到一些“奇觀”。
每次遇到這樣的惡劣天氣,大多數官員都會站在龍首道上層,躲在大殿的屋檐下避雨。而總有幾名自命清高的官員,偏偏會站在雨雪中紋絲不動,就連那些很是挑剔的御史和諫官們見了,心里也是升起一股佩服之意。
有一年大朝會時,天降大雪。一名五品散官獨自站在院子里,到散朝時竟然是雪已沒膝,而這名散官竟然也是紋絲不動。
后來,此人被外放做官,做了某一上州的長史,于是就有了“雪中長史”的外號。
含元殿外是這樣,大殿內也好不到哪里去。除了那幾名年紀大了的老親王,還有幾名掛著“開府儀同三司”的虛職、位高權不重的老散官坐在大殿兩側外,就連宰相蕭嵩和韓休也是站著的。
不是他們不能坐,這大殿里實在是坐不下這么多的朝臣。作為百官之首的宰輔,也就要帶頭站著了。
玄宗曾有令,年事已老,位高者可不列朝。可到了朔望兩日的大朝會,這謝耆老依然會準時來此。按照他們的話來說,就是圣人恩寵關照,自家也要長臉才是。
說這話的時候,他們一個個臉上有光,甚是傲嬌的模樣。
此時,裴耀卿站在玄宗和百官之間,準備開始陳述那個計劃。
玄宗很喜歡在含元殿開朝會。大明宮經過擴建后,比太極宮的規制更大,又是依山而建,不管是遠觀還是近看,比起其它宮殿來,都雄偉壯麗許多。
大明宮的正殿含元殿,坐落在數米高的臺基上,整個大殿便高于平地數丈。從遠處望去,含元殿背倚藍天,高大雄渾,攝人心魄。
玄宗每次在含元殿聽政,都會俯視長安城。看著腳下這座都城,他心里都生出一股雄霸天下的豪心來。
天下,天下都該是大唐的。
看過腳下這座灰蒙蒙的長安城后,玄宗將目光落在裴耀卿身上。只看了一眼,玄宗便在心里笑了。
這裴耀卿,不愧是我大唐的官員。只這風度不凡的站相,就有漢相蕭何之姿。
“裴愛卿,你適才說有一些物品要給朕和這殿里的百官看。你那物品可曾帶來了嗎?”
“回稟陛下,臣已經帶來了,此時就在殿外。”
玄宗看了一眼站在一側的高力士,說了聲“拿進來”。
高力士拉長嗓音高呼一聲,“圣人有旨,將裴府尹帶來的物品拿進來------”
百官自覺向兩邊閃去,將通向大殿門口的路閃了出來。
兩名內侍抬著一只沉重的木箱走了進來------
高力士向大殿兩側站著的那些侍衛看了看,一名侍衛頭領趕緊抱拳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