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有兩位兄長,卻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一年到頭也就能收到他們的兩封書信而已。所以,他心里一直羨慕那些身邊有兄長的人。特別是那些對弟弟好的不得了的兄長,那更是讓李泌羨慕。
這個李澤在玄宗三十個兒子里排行十六,上面有十五個兄長,可真心疼他的只有李浚。
這皇宮里有三位皇子,都不是自家阿娘帶大的。李浚出生后便被送到了當時的王妃,也就是后來的王皇后那里。
再一個就是那個說話很好聽的李清。他是武惠妃所生,因為武惠妃前面生的幾個孩子幾乎沒滿月就夭折了,等到李清出生后,玄宗就把他送到了寧王那里撫養。寧王妃生性善良,待李清如己出,李清倒也沒覺得沒有母愛。
最為特殊的就是這個李澤。他出生后沒多久,阿娘就去世了,玄宗就把他交給王皇后撫養。可沒想到的是,當時也是王皇后撫養、只有十幾歲的李浚見了這李清后,頓時喜歡的不得了,白天抱著他不說,晚上睡覺的時候竟也摟著他,滿滿的全是母愛,倒是省了王皇后不少事。
都說長兄如父,這李浚對李澤不但如父更如母。試想一下,一個少年每日不厭其煩的給嬰兒喂飯的情景,就這道這是真愛,而不單單是覺得好玩了。所以,這宮里人都知道,李澤雖是交給了王皇后撫養,實際是李浚把李澤養大的。
李澤長大封王后,就有了自己的府邸,可他還是時不時地去忠王府里住,把那里當做自己的家一樣。
而忠王待李澤,有時候就不像是一位兄長,而像是一名慈父慈母。但宮里人從不拿這件事開玩笑,就連玄宗也說,忠王心善,兄長典范,天下人當效仿。
知道李浚身上還有如此濃厚的母愛后,李泌頓時對他了新的認識。一個十多歲的少年,把自己的異母弟弟撫養大了,就算是這宮里有人幫他,可這份愛心卻不是裝出來的。
于是,李泌有些羨慕的說道:“你們手足情深,李泌羨慕的要死。”
忠王聽了這話只是笑了笑,李澤則說道:“若是小先生愿意,我等也可待小先生如手足。”
李泌一聽趕緊搖頭擺手的說道:“你不要坑我了,與你等做兄弟,怕是我活不過今夜。”
忠王聽了這話后,就饒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李泌。李泌說的對,與這些皇子們稱兄論弟,那就是嫌活的命長了。
而李泌說的手足情深,那根本就不存在的。自己疼愛李澤,是因為他小小年紀便沒了阿娘。自己和李清要好,是因為李清和自己一樣,都不是自己的阿娘把自己養大的。
想著書院里那些學子們整日如兄弟般打鬧玩耍,李浚其實是很羨慕的。
“小先生,生在帝王家,這手足情深的話就不要講了。”李浚神色漠然的說道。
李泌知道他一定是想起了李二殺兄滅弟的事情,就笑了笑說道:“兄弟多有兄弟多的好處,也有多的難處。在這坊間,兄弟一多,便會急死阿耶阿娘,都一樣。”
李浚笑道:“你以為我阿耶就不難嗎?”
“圣人有何難?你們兄弟長大后,就會開府,各自過各自的日子,還用圣人操心了嗎?”
一聽這話,李浚苦笑著搖了搖頭,然后把李澤拉到身邊,讓他坐了下來。看他這樣子,心里似乎有很大的苦處。
李泌當然知道玄宗為何為難,可要是說真話,李浚必然會難受。李泌不能說兄弟多了,就會有皇位之爭,且都是血淋淋的,哪一位皇帝老子會喜歡這種事情?
所以,就有了立嫡長子為太子的規矩,可這規矩放在大唐就不靈了。大唐自開國以來,還沒有一位嫡長子能做上皇帝,就是長子也不行。
就說眼前,長子是那個被李泌忽悠著去窮游了的李琮。他做不成太子不能怨別人,是因為他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