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性動物在雌性動物面前會拼命展現自己,提高自己的吸引力,這是動物本能。人是群居動物,自然也是這樣,且人之間的競爭意識,表現欲望在如今卻是更發的強烈了。且事實上,大多數的人們做每件事情都是渴望回應的,有的時候渴望的是不好的回應,有的時候渴望的是好的回應。
常言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且更有“三人行必有我師”此類話語,其中一層深意便是如此,人們在與人的交往中,通過對方的回應,來反省自己的言行,來明確自己的認知,人出生是通過周圍環境人的反應來判斷自己的言行是否合理。收到不好的回響時,人們會下意識的不再這樣做,而收到好的回響時,出于表現欲或者游戲心態等等原因,人們會反復做出相同的行為,渴望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得到別人的表演與贊賞。我想大部分人都擁有這部分的本能吧,不然怎會有這么多人喜歡戴“高帽兒”,這么多人常常在夸耀中迷失自己,在自卑中自暴自棄呢。
————————
————————
張森隔壁家的小男孩已經差不多3歲,是隔壁那對夫妻的第二個小孩,是計劃生育政策放開后才出生的,比張森足足小了20歲,卻在輩分上就是叫張森姐姐的小孩子,張森每次看見這小孩子都有深深的憂愁,因為這小孩子已經到了抓人撓人的年紀,這小爪子手勁卻還不小,張森每次被撓的疼到跺腳,卻又奈何是隔壁人家的心頭肉,打不得罵不得的,張森只能少見為妙,畢竟張森每次見到小孩子就本能的想去逗著玩,張森這行為便是典型的“自作孽,不可活”,所以每次都告誡自己別逗人家小孩兒了,不然可得挨打又自己憋著氣。
終于有一次,張森這種找打行為又被小男孩撓了一次,張森又一次的疼的牙癢癢,正想著“我永遠不跟你玩了”的時候,張森笑自己才真是倒霉孩子怎么就不學乖呢。正巧這時,隔壁家小男孩的表姐來了,雖是表姐,可這表姐的女兒比這小男孩還大一歲呢,(如今計劃生育政策放開后,二胎的出生比家里的下一輩的小孩年紀還小的例子倒是非常常見了),這表姐是個小學老師,見著小男孩在撓張森,一把就把小男孩提溜著放到了旁邊,狠狠的拍了他幾下屁股,然后很嚴肅的對小男孩說“不許打人,你再打人,我就打你”,一秒前大叫打人的小男孩一下子就乖乖地安靜了,站在那里,表姐不理他,他就跟著表姐后邊一副賣乖求和的行為,張森內心深深的鄙視這小男孩和自己,這小慫樣。而表姐出現解救張森的那一刻,張森覺得這表姐就是此刻的蓋世英雄,踩著七彩云來的,英勇且優秀啊,不僅感嘆,不愧是當小學老師的人,對付小孩子果然是有一套的,也不怕人家父母爺爺奶奶的責怪,直接開打,這真是太爽了吧。
后來張森偷偷的請教這表姐,表姐說“小孩子現在沒有什么認知的對與錯,他就是覺得好玩,大家一直慣著,讓他打習慣了可不行,就給他長個教訓以后就不敢了”。
“可是,這人家的孩子,平時寶貝的跟什么似的,我哪兒敢打啊?”
“是啊,我是因為我是小學老師,打就打了,他們也不敢說我什么,你確實也是不好弄”
這話簡直說到張森的心坎里去了,張森對這表姐的崇拜感與欣賞感頓時就如濤濤江水一般綿延不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