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遠在滄水縣這有畝三分地推動他的計劃之時,外面因為蠻族的撤軍變得更加混亂起來。
順國的蠻族撤出滄林關之后,進攻齊國的蠻族大王子也選擇了撤退。
但是齊國的邊軍很不甘心,他們在這次戰爭中表現的可圈可點,雖然數量比蠻族多了不少,也沒有打什么勝仗,但至少他們沒輸。
繼續打下去的話他們勝利的概率會越來越高。
現在蠻族居然撤軍了,這讓他們如何能接受?
燕云軍將軍在接到不可追擊的命令時,直接把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
“一群蠹蟲,除了搜刮民脂民膏他們還會做什么?只會拖后腿!王上竟然會聽他們的話,也是”
還未等他說完,身邊便有人制止了他,“將軍慎言!”
朝中的那些官員罵也就罵了,以燕云軍將軍的身份,也沒有甚關系,但是如果罵了后面那個人,早晚有一天會成為一顆雷炸掉!
“蠻族猖狂,毀我邊境十數萬百姓的家園,現在想要逃離我國,竟然不允許我等追擊,簡直荒謬!”
但不管他和手下的將士如何憤怒,王令以下,只要他敢追上去就是抗令。
都說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也要看是哪國的將軍,哪國的君主。
東方的齊國吃了一個悶虧,榷場被搶,損失了大量財貨,邊境幾十萬百姓失去了家園,成為流民,而齊國內部卻完全不在乎這幾十萬流民的死活。
燕云軍將軍很想救下這些流民,但是他不能,也不敢,一個將軍如果在插手民生,他和天牢之間的距離就在無限的靠近。
南方,隨國已滅,但據說有王室成員在死士的保護下逃了出去,帶走了隨國的王印和一個寶藏的信息。
楊遠接到黑翼的報告之后心里有些怪異,怎么好像每個王室都有一個寶藏,難道這就是成為一個王者的前提?
搞得他都想找個機會在三羊山中修建一座寶庫了。
“不行,現在正是發展的最佳時機,寶庫的事情還是等以后手中的資源有富裕之后再說吧。”
楊遠接著翻看手中的情報,希望能夠對周圍幾個國家的信息多了解一些。
這一段時間,各國都不平靜,哪怕是國內沒有任何動亂的楚國也因為順國侵隨的事情而忙碌起來。
十萬武卒在右將軍熊罡的帶領下沖擊襄水,至今還沒有渡過。
其他三大國周圍的小國更是因為隨國的滅亡而心驚膽戰。
所有的小國國主都得認真思考一件事情,投靠哪個大國會更好?
雖然投靠哪一個大國的最終結果都是被連皮帶骨吞掉,但被吞的時間和手段是各不相同的。
就算是死,也得找個舒服的死法不是!
不過根據黑翼打聽到的情報,十幾個小國都把主要的攻略方向放到了齊楚兩國,選擇順國的很少。
一方面是因為順國吞并隨國讓其他國主心中感覺非常不爽,就好像都是一群窮親戚,你就這么無情的把人家趕了出去,其他人自然心有同感。
今天你殺了隨國國主,明天就能殺宋國國主,后天是不是就要輪到我了?
而且順國剛剛占領了隨國,對其他小國的示好當然不夠重視,一個時虛情假意的投靠,另一個是已經納入領土的地盤,哪個更重要一目了然。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順國的治國理念和其他國家都有不同,第一代順王崛起于微末之間,能夠在這世家林立的中州奪下一個國家,依靠的就是他那神奇的理念。
現在已經過去了將近百年,順國王室已經想要改變第一代順王時立下的制度,但需要時間。
而且這又是一次震蕩。
縱觀中州各國,因為順王的一次謀劃而變得動蕩起來。
這就是一個大國國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