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為什么發生內亂的是宋國呢?
楚國人一邊抓緊開始進入宋國前的準備,一邊哀嘆自己的的處境艱難。
齊、順兩國離開自己的國土之后立即就能進入宋國,他們還要多做一步,和梁國借道。
這道可不是那么容易借的,假道伐虢的事情在中州發生過不止一次。
梁國夾在楚國和宋國之間,對宋國之亂比楚國還要上心,但又不敢拒絕楚國的要求。
有苦難言!
誰愿意借道給楚國?
萬一假道伐虢的事情真的發生,梁國有反抗的余地嗎?
梁國肯定不會像隨國被順國滅掉那樣輕易的被楚國滅掉。
梁王雖然不是什么明君,也是一個合格的君主。
而且國力也要比隨國強大。
隨國在被順國滅掉之后只成為了順國的一個隨郡。
而梁國如果被楚國或順國滅掉之后最少能分成三到四個郡。
楚國在宋國之亂沒有落幕之前應該不會對梁國出手。
可是梁國上下對借道給楚國還是非常不情愿。
原本宋國內亂,梁國也是最有可能獲得好處的國家之一,除了齊國和順國之外,還有包括梁國在內的四個小國與宋國直接接壤。
梁國在這之中實力最強,也可能是獲利最大的國家。
但現在一切都沒了,別說獲利最大了,能不能在這次宋國之亂中獲得好處梁國人都不敢保證。
楚國的軍隊從自己的國土經過,梁國人就算膽子再大也得加倍小心。
摟草打兔子的事情可不罕見。
原本打算派往宋國邊境的軍隊只能調回來“保護”楚隊經過梁國。
梁君沒有直接和楚國干起來已經是他極力克制的結果。
現在他已經答應借道給楚國,擔心的不止是楚軍會不會借機攻打梁國。
更擔心的是梁國會有人跳出來主動給梁軍借口。
楚軍借道的事情已經在梁國傳開,不少梁國人認為這是梁國的恥辱。
這是楚國對梁國的冒犯與壓迫。
所以他們對即將進入梁國之地的楚軍異常不友好。
梁君獲得消息,已經有梁國的游俠開始聚集,他們正在謀劃用他們的方式報復楚軍。
其中一個辦法就是刺殺楚國將領。
當然這些游俠中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因為感覺到梁國受辱才打算刺殺楚軍的,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
就算是楚國自導自演一場刺殺,梁君都不會驚訝。
他只是不想梁國的大好男兒因為受到一些別有用心之人的蠱惑,白白丟掉性命。
而且他們的犧牲不僅對梁國沒有好處,還會帶來災難。
“一定要組織他們莽撞的行動,注意方法,不要造太多的殺孽。
大部分人都是向著梁國的,只要不驚擾到楚軍就行!”
“是,大王!”
三萬楚軍整軍待戰,進入梁國。
邊境百里之外,梁國的游俠兒們也都聚集了起來。
“來了這些人已經夠了,那些沒到的我們就不等了,出發吧!”
四百多游俠兒偽裝成各種行當,向著楚軍的必經之地靠近。
其他各處還有源源不斷趕來的游俠都在向此處靠攏,只不過因為梁軍的封鎖他們的行程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
等到楚軍深入梁國五十里之處時,梁國的游俠兒也到了預定中的位置。
這是一處隘口的制高點,周圍都是密林,只有一條踩出來的不到兩米寬的小路。
三萬楚軍想要通過此處最少需要一天的時間。
這還是在已經確定此處不會有埋伏的情況下。
如果有人在這里設伏,人數不需要太多,只要有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