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的異動讓很多收到消息的國家都非常緊張。
一個龐然大物張開大嘴隨時可能撲上來,在不確定他的獵物是哪一個之前,所有國家都會緊張。
并且對此做出非常激烈的反應。
不激烈不行啊!
等到楚軍出現在家門口再發應就晚了!
黑翼的情報傳遞速度非常快,楚軍開始調動后不到十天遠在順國北方的楊遠就收到了情報。
但這個速度還比不上齊國,楚軍開始調動的第三天齊國人就收到的情報。
“立即增援安水城!”
齊國距離齊楚邊境不到百里的地方駐扎了十萬精銳,就是為了預防楚國進攻齊國。
現在他們的的任務來了!
楚國起兵二十萬向齊國發動進攻,五萬先鋒軍十日之內即可到達兩國邊境。
讓鎮守邊境的齊將感到慶幸的是兩國邊境大部分都是一條大河,楚軍如果想要進攻齊國,要么進攻齊國重點防御的關城,要么渡過滾滾河水選擇合適的地方登陸。
如果不是大河的存在,面對楚國的進攻齊國根本沒有時間反應,少說要丟掉十幾座城池。
楚國的水軍很利害,當初楚國就是因為有大河的地利和精銳的水軍才度過了多次危機。
但齊國不怕楚國的水軍,與步兵相比,齊國對水軍也是非常自信。
不過齊國的水軍更擅長在近海作戰,在大河之中也不是楚國水軍的對手。
但楚國水軍也不能輕視齊國水軍,一不小心翻船的可能。
為了順利渡過大河,楚國這些年可是沒少試探齊國。
齊國也不甘示弱,只要看到鬼鬼祟祟的楚國人(甚至其他國人)就嚴厲懲處,如果在荒郊野外直接擊殺。
齊國擊殺楚國百姓,楚國也不會只是爭論幾句,他們也會殺害齊國百姓。
反正只要兩國關系稍有緊張,大河兩岸的兩國百姓就倒霉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邊的百姓有不少都以打魚,船渡為生,到了河上如果有水軍截殺結局如何就要看命了!
因此兩岸的百姓可謂怨聲載道。
那就不打了唄!
等到怨氣消散些再繼續。
這一次,楚軍選擇了三處渡河地點,但都沒有逃過齊國斥候的眼睛。
爭斗了幾百年的老對手誰不了解誰啊!
齊國知道楚國想從哪里過河,楚國也知道齊國知道他們從哪里過河,但他們依舊選擇了這些渡點。
齊軍雖然知道楚國選擇渡河的三個地點在哪里,但在防守上還是有很大的壓力。
因為他們不知道最先渡河的五萬楚軍會在哪個渡口過河。
二十萬楚軍選擇了三個渡口,現在三處地方都有楚軍匯聚,恰好起到了迷惑齊軍的作用。
三處渡口都是齊軍防守的重點,但楚國先鋒軍選擇的渡口是重中之重。
齊軍如果對位不準,放楚軍先鋒過河,楚軍就能在齊國占據一席之地,到時候三個渡口的防御都要放棄。
重擔壓在了前線守將董斌身上。
“派出全部斥候和機靈的士兵去收偵察情報,一定要把楚軍先鋒渡河的地方找出來!”
作為一個優秀的將領,董斌很清楚情報的作用。
正是因為如此,他十分重視情報收集工作,又很討厭它。
因為他不是一個擅長偵查的將領,所以他很重手擅長此道的手下。
可惜做這種事情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有一個精通偵查的上司。
現實并不會眷顧每一個人,董斌的指揮天賦和戰斗天賦都很強,但他的偵查天賦和在這上面的運氣比較差,自身不精通,手下也沒有太多精通此道的人,所以偵查對他而言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
個體的能力不足只能用集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