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人太多也不行,效率低,也不一定就正確。
多數人的錯誤可能比一個人的錯誤更加可怕。
楊遠還未成婚就已經思考適合后輩們的決策方式。
這心操得夠早的!
不過楊遠也明白,不會有萬世之國,能夠讓中州百姓多過幾年好日子就讓他很滿足了。
楊遠只能忽視馬騰的越來越灼熱、幽怨的目光,平靜地聽著眾臣的商議。
爭議還是有的,但在已經搭好的框架下沒有打起來。
針鋒相對也是沒有的。
乾國還在立國最初期,正是大家一起努力積極發展國力的時候,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到了乾國之外。
等到乾國的擴張放緩,國內的爭端才會逐漸凸顯。
這是楊遠也無力改變的事情,只要他的臣子中還有非召喚出來的人,爭端與矛盾就不會消失。
只是現在對外擴張掩蓋了內部矛盾。
沒有表露不意味著沒有或者消失。
一個時辰后,殿內的議論基本結束。
最終在楊遠的暗示下,眾臣還是決議出讓馬騰成為這次東征的副帥。
不是他沒有能力成為主帥,只是他的性格太吃虧,讓他成為主帥其他重臣都有些不放心。
于是馬騰成了副帥,趙龍成了主帥。
神衛軍改編的神武衛和羽林衛暫時不動,東征的主力只能有本土民團整編的四大神獸軍團組成。
所以讓趙龍做主帥也就順理成章。
馬騰對此也沒有意見,只要能讓他參加作戰,副帥就副帥,先鋒就先鋒。
做主帥反而讓他感到束縛,帶頭沖鋒的主將不少,帶頭沖鋒的主帥可是沒幾個。
會議結束,眾臣離開各自準備楊遠大婚和東征的事宜。
楊遠算是徹底閑了下來,比立國大典舉辦前還要閑。
成了乾王,他便不能輕易出宮。
而且楊修現在完全斷絕了他和張語的聯系。
不久后就是大婚,楊修可不敢再讓他們飛鴿傳書。
好在大婚的時間也快了,一對兒小愛侶也不用忍受太久思念之苦。
十天后,楊遠與張語的大婚終于開始了。
今日的滄羊城再次陷入了歡樂的海洋。
各國使團還有一半左右沒有離開,參加了這次乾王大婚。
離開的使團也留下了專人參加大婚。
一個人不留那不是明擺著不給乾國面子,或許這就是一場戰爭的伏筆。
于此同時,一支六萬人的軍隊正在從陳郡出發,向東而去。
其中步軍五萬,騎兵一萬(五千帝國騎兵,五千本土騎兵)。
這么多軍隊從滄羊郡出發不可能防住諸國使團的視線,只有從其他郡出發才有可能保持隱秘。
滄羊城一片喜慶,陳郡一條不為眾人所知的小路上,行軍的隊列蜿蜒了數里。
齊國正使此時沒有離開滄羊城,但他已經派副使回國,提議組建西部防線的事情。
不過看趙龍的行軍速度,這道還在紙面上的防線恐怕要永遠留在紙面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