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怎么樣?”
潘雅安給剛剛停止拍攝的蔡淳之發了一條信息。
現場太燥了,即便是在二樓的卡座,都別想正常溝通,除非嘴巴貼著耳朵。
上千的觀眾組成好幾列“火車”,跟隨節奏在下面開得轟轟烈烈。
剛剛麥子跳起來對著別人狠狠撞過去的時候,已經四十幾歲,被人喊了許久“潘總”的潘雅安,也忍不住想要去加入她們。
蔡淳之把自己錄制的《火車駛向云外》視頻文件,發給了一個資深的樂評人,點開和潘雅安的對話框,打字到:
這首歌明顯沒有認真打磨過,主唱和樂隊之間配合的不是很好
我相信老五他們即便是不喜歡這首歌,也會認真對待
所以問題出現在孟時身上,他沒有把心放在秦川
這篇詞前半段邏輯不清、堆砌辭藻、生搬硬湊,太過隨意粗糙
蔡淳之手速極快的連發幾條信息,然后又把沒發出去,措辭比較激烈的最后一條信息刪除。
他知道潘雅安不喜歡很絕對地言辭。
下一刻,一聲幾乎不會在搖滾樂中出現的弦樂聲響起。
把兩人的注意力拉回到了臺上。
……
他們隔壁的卡座,從黃牛那里收了五張票,來了五個人,但現在只坐了一個人。
彭金渠v博名——耳圣,一千五百萬粉絲。
當然這個賬號里面的內容不全部來自他一個人,確切的來說“耳圣”是一個團隊。
“耳圣”的樂評涉及中、日、韓、歐美各種類型的熱歌評論,以及小眾音樂發掘。
彭金渠是這個團隊里面專門針對國內搖滾的負責人。
他的權重在“耳圣”團隊里,一直處在下游。
每個月只有五條賬號內樂評的權限,而且經常被其他人“借”走。
彭金渠在團隊里的位置很像體育老師,但又和體育老師不一樣,因為他的業績和發博的數據掛鉤。
負責其他版塊的有粉絲積極的做數據,他搞搖滾的本來權重就低,而且搖滾樂迷還和其他粉絲不一樣,很是讓他難受。
《樂隊》播出以后,彭金渠看到了一個契機。
只是《樂隊》沒有場內樂評人的位置。
他又不想搞“大眾樂迷”的票進去,然后被認識自己的livehoe主理人嘲笑,所以只能等節目播出,臨時趕稿。
不過即便是這樣他點評最新一期《樂隊》,麥子“改編”的《藍蓮花》,和作為嘉賓出場的秦川演唱的《兩天》,依舊成為了他在“耳圣”團隊所有樂評里面,數據最好的一條。
這次來松鼠,他是自掏腰包,帶上了幾個圈內朋友一起過來,想要看看孟時的現場。
他相信這一次的錢不會白花。
但是就從秦川這兩首歌來說,好像還欠缺一些爆點。
想靠這個從團隊的其他人手里“借”一篇博文過來,很難。
彭金渠手放在筆記本電腦上,掃了一眼自己在下面狂歡的朋友,盯著站在臺上沒有動靜的孟時,心里暗暗用力,“給我點東西,再給我點東西!”
下一刻,彭金渠注意到馬一個和而飛從后面抬上來,一個長方形上面蒙著布的物件,放在了焦從的鼓斜前方。
彭金渠感受到了一陣強烈的心悸,整個人像一只做出攻擊姿態的大鵝,脖子伸出去老長。
他眼睛一眨不眨的看著面前的相機取景器。
隨后,老五一把掀開了蒙在長方形物件上面的黑布。
這……
這是一架古箏!
彭金渠知道自己想要的爆點來了。
他雙手合十在面前重重的拍了一下,恨不得下面所有人都閉嘴。
但是知道這不能,所以他只能閉上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