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師王陵出口舉薦,太尉周勃表示認可,除劉揭外,‘九卿’之列也沒有反對意見,丞相陳平一言不發,幾乎等同于默認。
張蒼官復原職,擔任御史大夫的事,就算是暫且敲定了。
當然,具體的正式任命,還需要一套略有些繁雜的程序要走——尤其是如此次任命般,涉及三公一級時。
首先,劉弘需要專門下達一份由陳平蓋上丞相印的任命詔書,然后由傳詔侍郎嚴格按照周禮納士禮儀,登門給張蒼傳旨,并將張蒼接到宮內。
張蒼到宮內之后,劉弘便要按照奉常的提示,根據周時拜相禮儀的低配版,拜張蒼為御史大夫——沒錯,不是任命,是拜。
秦二世而亡,漢立也不過數十年,戰國并沒有過去多久,西漢初,還是有著相當濃厚的戰國遺風。
而御史大夫作為‘亞相’,位列三公,雖然政治地位遠不如生而神圣的皇帝,但身份地位已經無限接近于與皇帝平等了。
所以,劉弘拜張蒼為御史大夫,可以理解為后世某個大公司,高薪聘請某個專業的知名專家——張蒼有回絕的權力!
如果張蒼真的回絕的,劉弘絕對不能因此記恨,而是要溫文爾雅的再三‘請求’,如果最終依舊未能成行,還要禮送張蒼回家。
林林總總算下來,張蒼正式上任,起碼也是十天半個月之后的事兒了。
御史大夫的事敲定,其余的事反倒容易多了。
——郎中令出缺,礙于曾經在舉薦郎中令一事上有‘污點’,陳平一黨選擇沉默;朝中百官則都隱有猜測,便沒有強行找存在感。
劉弘開口提問,柴武應聲舉薦令勉,在劉揭再度出班,質疑令勉資歷不深時,劉弘借鑒了呂后當年,任命曹窋為御史大夫時的故智——任飛狐強弩校尉令勉為守郎中令,任期一年,若表現合格,遷飛狐都尉!
頓時間,朝臣們的注意力就從令勉出任郎中令一事,轉移到了柴武身上——劉弘如此簡潔直白的表示:令勉這個守郎中令真是暫代,一年后就要卸任!
這種操作模式雖然沒有先例,但也不是很難接受:某支野戰軍的主帥到了換屆的時間,但候選人資歷不足,召回中央視察一下能力,培養一番,還算合情合理。
但令勉明年就將出任飛狐都尉,那現在的飛狐都尉——柴武呢?
從陳平逐漸陰沉的面色,就不難看出——這是個極其淺顯的信號:一年之后,柴武就將放下飛狐軍的擔子,回到中央!
劉弘下達的下一個訊息,無疑為朝臣們的猜測再添了一絲證據——劉弘以‘邊墻防御事關重大,事有不測,上將軍恐力有未遂’為由,將柴武的將職提為車騎將軍,假節,許便宜行事!
也就是說,從今往后,除非太尉周勃或大將軍灌嬰奉詔赴邊,否則北墻一應戰事,都將歸于柴武之手——車騎將軍,再加上天子節和‘便宜行事’的許可,柴武已經有資格調動北墻所有的衛戎部隊了!
再往深處想,劉弘此舉,也并非是單純想要提高柴武手中的兵權——恐怕從今往后,‘飛狐都尉統掌邊墻戰事’,以及飛狐都尉默認成為車騎將軍,將成為定制!
這就使得飛狐都尉這個位置,從以前單純的‘飛狐軍主將’,將逐漸演變成為游離于太尉掌控之外,只對皇帝劉弘負責,并權處置北方邊墻戰事的新‘機構’——按制,車騎將軍雖無權開幕府,但假天子節,車騎將軍的權力便將不亞于大將軍!
對此劇變,朝中百官自是憂心忡忡——權力如此重大的機構,卻遠離中央,至邊墻附近的飛狐道,無論是誰,都不會覺得安心。
而陳平此時,也已是徹底明白了劉弘地意思——明年之前告老還鄉,就還有身而退的可能!
但是···
回頭看了看同樣面色沉重的周勃,以及再靠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