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劉弘地打算,劉恒稍稍一愣,暗地里略有些驚訝于劉弘的胸襟。
——劉弘今年才十四歲!
不說尋常人家,即便是王侯將相家中的子弟,這也都是血氣方剛,一天不惹點事就不舒服的年紀。
劉弘?yún)s絲毫不以劉信之母當年的‘過錯’,而遷怒于武哀王一脈,反倒是打算封劉信為王?
即便心里清楚,劉弘這是實在無人可用才‘不得已為之’,但對劉弘在不過十四歲的年紀,就能有如此寬闊的胸襟,劉恒還是感到由衷的敬佩。
看著劉恒目光中的安心,劉弘只是擠出一絲笑容,旋即陷入沉思之中。
在歷史上,呂氏燕王呂通死于諸呂之亂后,燕國被劉恒封給了劉邦的從弟,瑯琊王劉澤。
不過這一世,劉弘?yún)s不是很想讓劉澤成為燕王了。
——這貨,可是連部隊都能被劉襄搶走的主!
呂后駕崩之后,陳平、周勃暗中聯(lián)絡的諸侯王中,就包括這位瑯琊王。
不過,不知是因為膽小,還是因為有所顧慮,劉澤一開始并沒有允諾參與此事,起兵反呂。
然后,率大軍興致勃勃向長安進發(fā)的齊王劉襄,在路過瑯琊國的時候,順便就把劉澤抓了,將瑯琊國的軍隊一口吃下···
這樣一個廢物點心,劉弘怎能放心的把燕國交到他手上?
歷史上,劉澤之所以成為燕王,那是因為他對劉襄挾迫自己的事懷恨于心,所以在諸侯大臣商定皇位繼承者的時候,直擊要害的提了一句‘齊王母家鈞駟,惡人也,即立,恐復為呂氏’。
這一句‘無心之語’,頓時對齊王劉襄造成了一百倍的暴擊傷害;原本當仁不讓的皇位,就此與劉襄擦肩而過。
后來,代王劉恒登基為帝,‘阻止’劉襄成為皇帝,無意間為劉恒登基立下汗馬功勞的劉澤,自然就成了劉恒的功臣;劉恒將劉澤封為燕王,獎賞意義大于實際考量。
但在劉恒依舊是代王的這一世,劉澤就無法成為功臣了——堂堂一介諸侯,居然連王國軍隊都丟了?
不治你罪就不錯了!
如此說來,從劉邦的大哥劉伯一脈,劉弘只得到了一個備選人劉信。
劉邦的二哥劉喜一脈···
想到這位,劉弘就感覺牙疼!
太祖高皇帝二年,劉喜和劉邦和長子劉肥一同被封為諸侯王劉肥為齊王,以劉邦長子的身份鎮(zhèn)壓關東;劉喜為代王,以劉邦次兄的身份坐鎮(zhèn)邊墻,防備匈奴人的入侵。
結果劉喜夏天剛就國,冬天匈奴人就攻擊了上、代一線的邊墻。
收到匈奴入侵的消息,這位漢太祖高皇帝的二哥,曾被太上皇與劉邦放在一起比較,并認為其比劉邦能干的代王劉喜,溜了!
什么國民、官吏、軍隊,統(tǒng)統(tǒng)不管,只帶著幾箱金銀細軟,老婆孩子,直接跑了!
且不說諸侯王臨戰(zhàn)跑路,所犯的罪有多么嚴重,光說劉喜這芝麻大點的膽子,就把英明神武的劉邦那張老臉給丟盡了!
劉喜的兩個兒子,那更不是省油的燈。
長子吳王劉濞,于大概三十年后的景帝朝,發(fā)動吳楚七國之亂!
次子德侯劉廣,在吳楚之亂中大搖大擺的在長安來往于高門之間,給劉濞造勢,在長安為劉濞爭取支持者。
即便歷史研究者普遍認為,吳王劉濞發(fā)動叛亂,主要原因是景帝劉啟為太子時,一棋盤將劉濞的愛子——吳王太子拍死,但劉弘依舊不怎么信任代頃王劉喜這一脈。
——把你兒子拍死了,你就要反?
天家威權何在?
說好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再者說了,劉喜的長子劉濞,此時已經(jīng)是吳王,劉弘要用,也只能將劉喜的次子劉廣封為諸侯王。
不過,真要讓這倆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