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半年之內可謂頻有發生;但像這次般,光明正大的放出風,明確表明與會人員,還是頭一遭。
甚至可以說,劉弘舉行這場宮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釋放一個明顯至極的政治信號如今朝堂,朕信得過的,就這九人!
換個角度講,也是劉弘在隱晦的提醒其余朝臣站隊的時間到啦,可千萬別選錯啊~
對于如此不顧吃相的舉動,劉弘也是萬般無奈。
代王劉恒起兵于北的消息也過去好幾天,作為漢室最精英的一批官僚,絕大多數朝臣都已經回過味來,大概猜到了事情的內由。
——丞相與天子的斗爭,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
既然認識到了局勢,那作為官僚,朝臣百官不可避免的就會去考量得失,權衡利弊,分析局勢走向,以保證自己的選擇更加明智。
而目前的局勢從表面上來看,可謂是丞相陳平勝券在握。
而反觀處于‘劣勢’的劉弘,則是非常不被看好——如果有人開盤的話,劉弘都能猜到大致的賭注內容了。
劉弘被陳平逼到退位,或許能有個一賠三。
代王劉恒直接擊敗御駕親征的劉弘大軍,也可能有一賠五。
但劉弘力挽狂瀾,鎮壓齊悼惠王諸子、代王叛亂,掃清丞相、絳侯勢力,恐怕能一賠好幾百!
劉弘胸有成竹,各個環節都已安排妥當,不出意外的話,陳平的棺材根本不會見到今年冬天的太陽;但對于朝臣百官而言,就不是這么回事了。
通過對局勢的分析,有很大一部分早已傾向劉弘陣營的中層官僚,不著痕跡的回到了中立的態度,做出一副穩坐墻頭,風吹即倒的架勢。
偏偏劉弘地計劃之中,朝堂的適當支持必不可少;失去朝堂支持,計劃雖也能完成,卻需要劉弘耗費更大的精力,并使得原本毫無懸念的結果產生變數。
對于這種情況,劉弘縱咬牙切齒,也是毫無辦法。
——劉弘總不能為了爭取官僚階級的支持,將計劃全部攤開來,一一解釋給每一個官員,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勝算有多大吧?
無奈之下,劉弘只得寄希望于關鍵時刻,這幫毫無道德操守,永遠都會保持機器般冷靜的頭腦,純粹以個人利益出發的官僚能稍稍偏向自己,好讓計劃順利進行。
除此之外,劉弘能做的,也只有在今日多做些交代。
“朕即出長安,右相與御史大夫當通力合作,謹防左相以丞相府倒行逆施,擾亂關中百姓民生。”
想到這里,劉弘就覺得來氣!
換了后世任何一個朝代,皇帝看著手底下這一堆政客,都很難控制住內心的惱怒,從而做出致敬朱重八的舉動。
但漢室,尤其是尚處于漢初的現在,與后世最大的不同,便是讀書人極度欠缺。
如今的漢室,作為中央集權與諸侯分封并行的半中央集權政體,不可避免的擁有龐大的官僚體系。
光以關中而言,撇開百石以下的‘無秩’,即編外臨時人員不談,光是在官場有名有姓,俸祿百石以上的官僚,就不下萬人!
若是算整個漢室天下,只怕這個數字會輕松超過五萬,并向著十萬這條線穩步靠近。
那作為一個新生代政權,整個漢室有多少人能咬文斷字,具備最基礎的文學素養?
——絕對不超過十萬!
甚至從歷史上,隨便一個學閥教出百十來個弟子,其名號就響徹天下,被稱之為‘賢’來推斷,漢室此時的‘文化人’,很有可能無法突破萬人大關。
也就是說如今漢室的官僚,是比認字的人要多的···
或許到了六百石及以上的縣令一級,不大可能會出現‘一縣之父母官是文盲’這樣,長吏不識字的現象;但百石、二百石左右的刀筆小吏,旁門佐吏、少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