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王忠前去傳召劉恒及代王太后之后,劉弘又將身旁的郎官派去,將太后張嫣請到未央宮。
不知是不是錯覺——自劉弘從蕭關歸來,陳、周二人授首,朝堂正式步入正軌之后,張嫣就像是脫胎換骨般,完全換了一個人!
倒不是說脾性有多大的轉變,而是在劉弘原本的印象中,那個即便貴為太后,卻仍舊惶惶不可終日,政治手段略顯稚嫩,性格略有些偏激的太后老娘,不見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位雍容得體,一舉一動皆符合身份、禮制,且能充分發揮漢太后角色的‘陌生人’。
便拿朝局來說自陳平、周勃二人先后離世,兩個家族也被驅逐(流放)至邊地后,朝野輿論頗有些緊張。
除尚在位的三公九卿,即皇黨一系成員外,幾乎所有的朝臣百官,都對此次事件戰戰兢兢,唯恐禍及己身。
即便是劉弘許下‘賊首亡,余者不究’的承諾,長安朝堂那濃烈的不安氣息,也依舊是不可抑制的傳播開來。
最夸張的時候,甚至發生了‘關中某縣令因與陳平有過交談,擔心因此獲罪而掛印離去’的荒誕事件···
想想也正常——若是在后世,一個政權的軍方總司令和總理同時‘病逝’,必然會在政權內部造成不小的動蕩。
劉弘在‘太尉、丞相近乎同時病逝’的情況下,能將影響控制到這種程度,已然實屬不易。
但張嫣,這個上位不到半年,年不過二十余歲的當朝太后,著實給了劉弘一個意外之喜。
——秋八月戊申(初五),陳平病逝當天,恰逢每五日一次的常朝;太后張嫣陪同劉弘與會。
當日常朝,劉弘隱晦的提了一句‘今后朝堂諸公當竭力做事’,實則再度重申了陳、周亂臣集團之事,就此畫上句號。
就是在劉弘再次給出‘不擴大打擊范圍’的承諾之后,張嫣用實際行動,為劉弘的諾言給出了背書。
即便是此刻,劉弘都還記得張嫣那日滿目柔和,眉宇間皆為大局的淡然姿態。
——太祖高皇帝侯者百四十五,今存不足百;開國功侯如酂侯、舞陽侯等,絕嗣;今復失絳、曲逆二臣···
功侯多于國有功,而今絕四時血食,朕甚憫之;今天子親政,吏治清明,當議復酂、舞陽、宣平等功侯之家,以全太祖高皇帝之信諾也!
只能說,‘漢太后’這個群體,絕對稱得上是人均帝王之姿。
起碼西漢的太后,沒有一個好相于的!
年不過二十歲,卻三言兩語之間,將劉弘都無能為力的朝野人心安定下來的張嫣,就是最好不過的明證!
得了張嫣‘復開國功侯之家族,以延其宗嗣傳承’的授意,朝臣百官動蕩不安的心,終于踏實了下來。
劉弘也樂得付出幾萬戶食邑,將陳平、周勃之死所帶來的影響壓制到最小。
實際上,即便張嫣不提,這件事也是劉弘必須要做的。
這與劉弘地意愿,亦或是利弊得失無關——只要皇位上坐著的皇帝姓劉,并還想維護劉漢政權的安穩,就必然會以這種‘復封功侯’的手段,來收買勛貴階級。
歷史上,作為西漢‘開國第一侯’的酂侯蕭何家族,就曾四度因犯罪而失去侯爵,最終又重新被歷代皇帝復封。
非但蕭何如此——劉邦開國所封的那百余功侯中,排名稍靠前一些的,也都曾享受到這個待遇。
原因無他——太祖高皇帝封誓言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
光以這一點,出于照顧先祖劉邦的顏面,借劉邦之名鞏固自身威權的目的,每一位劉漢皇帝,都會選擇復封斷絕傳承的開國功侯。
如今距離漢室鼎立,劉邦遍封功侯才過去不到三十年,光是開國十八功侯中,就已有近半斷絕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