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很容易讓人接受了——下屬為了能在工作中,與上司配合的更默契,而建立了一定程度的私人關系。
既然是‘私交甚篤’,那賄賂行為,也就可以解釋為‘君子有通財之義’了。
至于地方官員行賄長安官員,也可以理解為‘仰慕京官威嚴,故略輸錢財,聊表敬意’。
當然,這些用來忽悠無知百姓的說辭,自是逃不過皇帝的慧眼如炬。
而漢天子也同樣默許這種狀況的存在,究其根源,主要是兩點。
其一,是官員之間的賄賂行為,沒有對國家造成損害。
——賄賂用的錢,不是通過挖國家墻角得來,國家并沒有因此遭受損失!
至于行賄導致的錢權交易,也同樣不會對國家造成什么影響。
其二,便是官員之間的行賄行為,非但不會讓國家遭受損失,反倒有可能讓國家得到利益!
或許聽上去讓人匪夷所思,但實際狀況,卻恰恰如此。
——官員之間行賄,能有什么圖謀?
左右不過是謀求升官罷了。
在后世,這屬于‘破壞公平競爭’,但在漢室,這個問題同樣不存在——漢室的官場,根本沒有競爭可言!
后世考公,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國家任命官員,那是在很多候選人當中擇優選取。
但在漢室,別說擇優錄取了,能有人來占坑當官,就很不錯了!
做成什么大事不說,只要不出大的紕漏,就已經足以在漢室,被稱為‘合格的官員’了。
這種情況下,某位高官收受賄賂,把一個一百石的官員,私自提到四百石的位置?
——只要那個行賄者能勝任四百石的工作,甚至只是不出什么岔子,那受賄者非但沒有以權謀私,反而還要記一個‘為國選材’的功勞!
漢室基層官員的欠缺,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與百姓能用錢贖罪一樣,有錢人也同樣可以花費錢財,合法的、正大光明的從官府領走一個官職貲官。
在歷史上,通過這個渠道進入朝堂,從而青史留名的官員也是不少——文帝廷尉張釋之、武帝大農桑弘羊等,都是通過貲官為郎步入仕途,最終登上人生巔峰的典范。
既然國家都屬于‘錢權交易’的參與者,允許百姓用錢買官,那官僚之間以錢謀權,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了。
而‘碳敬’這種行賄方式,更是與‘私德有缺’沾不上邊。
什么樣的情況下,官員會以‘碳敬’的名義,往另一個官員家按車送錢?
要么,是對方位居高位,位列廟堂;要么,就是雙方有一定的私人關系,如師徒、老同事之類的關系。
如果是前者,那就是‘下屬體貼上司’,根本算不上什么問題;后者,那更是涉及到了漢室,幾個比法律還重要的道德觀念。
門徒給師傅送錢,那是盡孝——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舊識給高官送錢,那也是情深義重,不忘夕日情誼的象征。
所以,漢室才會出現這種在后世人看來,與‘民風尚武’‘舉國剛烈’嚴重不符的顯現一到冬天,尚冠里的幾位權貴的府邸,門檻都快被前來拜訪送禮的官員踏平···
便是在這樣繁雜、熱鬧,乍一看有些詭異,在漢室卻又無比尋常的熱乎氣兒中,年僅二十二十二歲的賈誼,空手出現在了尚冠里外。
看著眼前朝臣百官爭相擁擠,意圖將手中禮單送上高階的景象,賈誼尷尬之余,不由自負的搖了搖頭。
“此,皆蠅營狗茍之小人也!”
雖然做著這樣的自我安慰,但賈誼走入尚冠里的腳步,卻也明顯透露著心虛。
后世有這樣一句俗語當混濁成了常態,那清白便是罪過。
具體到賈誼此時的狀況就是——人言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