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城墻內,而將一些散落的物資扔在城外,任由匈奴人搜刮。
而漢室想要的,是領土不被占領、民眾不被傷害,至于物資,重要性也就相對沒那么高了。
如此微妙的平衡,也建立在雙方互相看不順眼,又誰都不敢惹對方的實力對比之上。
道理再簡單不過但凡漢室有能力反擊,別說讓匈奴人搶物資了,匈奴人的牛羊保不保得住,都還得兩說!
——問問秦政、劉徹兩個暴脾氣,草原是誰家的后花園?
反之亦然如果匈奴有絕對的實力,也不可能大費周折跨過長城,結果就撿些窮鄉僻壤的殘羹剩飯回去。
就如同千百年后的一代天驕那樣,帶著手下的勇士,硬生生將神州大地,乃至于大半個亞歐大陸歸為自己的統治之下,也不過是數十年的功夫。
在這樣得平衡當中,漢室,尤其是漢北邊墻的百姓,顯然要稍吃點虧——哪怕自己沒被擄走,家里的東西也得被搶走不是?
反過來,對匈奴的家庭或不足而言,南下侵略,就是一場難得的盛宴了。
別的不說哪怕帶著部族勇士,在長城以南晃悠兩個月,能就地把肚子吃飽,就算是為部族節省下一部分物資了!
更何況匈奴人壯馬肥的秋天,也恰好死漢室糧食收獲的季節,只要跨過長城并活著回到草原,那必然是每個勇士的馬上,都馱著幾個糧食袋。
要是運氣好,能抓百十來個漢人回草原,補充部族的奴隸,那更是血賺。
——在草原上,奴隸的價格雖然不高,但也是絕對的硬通貨!
通常情況下,一個壯年男奴能作價半匹馬、一頭牛或八只羊;三個女奴能作價兩匹馬、四頭牛或三十只羊。
幼奴則按照性別,在壯年奴隸的價格上減半。
而在草原奴隸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就是漢奴!
尤其是身高還沒達到車輪以上的幼奴,價格幾乎直逼草原的壯年奴隸價格!
若是幼年女奴,那更是可能直接被開出一匹戰馬的價碼!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草原民族飲食習慣太不健康,人均壽命太短。
絕大多數情況下,草原上的匈奴‘人’,都會四歲開始騎羊,七歲開始騎馬駒,十二歲,就要開始磨練戰斗技巧。
如此早熟,自然也就意味著‘早退休’——三十歲開始,匈奴人的身體狀況就會大幅度惡化,身體機能肉眼可見的下降。
畢竟不是誰都能頓頓吃肉、喝茶,冒頓那樣活到發虛斑白的例子,在草原上著實算是‘幸存者偏差’。
‘人’都只能活到三十多,奴隸的壽命顯然就更短了。
在匈奴,平均每五個嬰兒出身,基本只有一個能活到成年;而一個女人,從十四歲開始生育,也恰恰是在平均生出五個孩子的時候,走向生命的盡頭。
或許有些奇怪一個女人一生只能養活一個孩子,那不就等于生育率等于一,匈奴要人口負增長了嗎?
實際上,這也恰恰是女隸,在草原比男隸更加寶貴的原因。
對于匈奴人而言,孩子的母親是誰,根本就不重要。
甚至連孩子的父親是誰,也同樣不是原則性問題。
一個牧民,只需要保證自己家族中的女人,生出的都是自己家族的血脈。
無論是自己的,還是哥哥的、弟弟的,亦或是叔叔的、伯父的,乃至于父親的,都沒有關系。
而前面又提到匈奴部族的形成,通常都是以一個家族為,在家族轉變為部族的過程中,血脈可靠的‘男丁’就顯得十分重要。
這種時候,就是女隸發揮其價值的時候了。
——為家族,生下盡量多的血脈。
從狹義上來說,更多的孩子,意味著將來能有更多的戰士;而從廣義上來講,一個人丁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