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人莫名其妙的一次出現在河套地區,使得冒頓征召的大軍,頓時失去了左、右賢王兩部分的精銳!
但即便除去這兩個部族的八個萬騎,共計近七萬精銳,冒頓麾下糾集的大軍,也依舊還有將近二十萬之巨。
但能實際用在馬邑一戰的兵力,卻是肉眼可見的減少了。
單于庭本部十二個萬騎,每個萬騎滿編八千人,將近十萬人,是冒頓絕對信任,也是唯一信任的中堅力量。
除非情況惡劣到不派出本部精銳,戰爭就要出現對匈奴非常糟糕,且不可接受的結果,否則,單于庭本部的勇士,絕對不會參與到具體的戰斗當中。
在草原弱肉強食,成王敗寇的叢林法則當中,冒頓在糾集二十五萬大軍之后,也必須保證受自己直接掌控,皆完全可靠的部隊,起碼要在一半以上,即十五萬人左右。
這十五萬人,將保證冒頓能在任何情況下,都處于絕對意義上的安全當中;對于本方的雜牌部族,和躲在城墻里的漢人,也是相當大的威懾。
但現在,由于月氏人的原因,左賢王本部不得不退出這片戰場,前往遠在河套的草原,包圍匈奴人在河套最重要的戰略要地南池。
左賢王部走了,失去監督的右賢王部,也就瞬間變得不那么可靠。
即出于政治、自身安全的考慮,也處于戰役具體需要的考量,冒頓也只能無奈的把右賢王部,也調離了戰場。
現在,在武州塞西北約四百里的駐地,只剩下了冒頓麾下的單于庭本部十二個萬騎,共計九萬五千余將士;折蘭、白羊、樓煩三部六個萬騎,三萬五千余精銳,以及其余八個雜牌部落的三萬多人。
撇開‘大概率不會參戰’的單于庭本部,此次馬邑戰役的參戰部隊,便只剩下了六萬多人。
六萬多精銳騎兵,能用來做什么?
如果有人這么問冒頓,那必然會得到許多不一樣的答案。
冒頓會說如果是清理草原上的羌人,六萬鐵騎,足以保證草原一年風調雨順!
如果是圍堵、壓迫月氏人,六萬鐵騎,能在兩年內把月氏王的頭顱取來,給冒頓做成精美的酒器。
——在過去這幾年,已經全權主張‘月氏殲滅戰’的左賢王稽粥,手下得兵力就幾乎從來沒超過五萬!
而稽粥手上,又沒有折蘭、樓煩、白羊這樣的精銳、尖頭部隊,只有那些看上去畢恭畢敬,實則暗懷鬼胎,滿腦子想的全是打劫的幕北部族。
所以在大多數情況下,碰到難啃的骨頭、難解決的對手時,稽粥都會親自帶本部勇士披掛上陣,親自料理眼前的敵人。
而左賢王本部作為匈奴雙頭鷹政策下,單于繼承資格順位第一的部族,其滿編四個萬騎,也不過三萬二千人而已。
現在,冒頓手上握著足足六萬以上可參戰部隊,另外還有十萬本部勇士隨行壓陣,而目標,只是一個小小的馬邑城······
“這一戰,頓必然會將二十多年前,那個漢人老皇帝給匈奴帶來的恥辱,全部還給漢人的小皇帝!”
獨自留在單于大帳之中,冒頓的傲然宣示,并沒有被掩埋在心底,而是被冒頓氣宇宣揚的吼喝而出。
不能怪冒頓有如此強烈的信心,實在是如今的匈奴帝國,還處于上升勢頭最猛的一段時期。
在后世的歷史研究者看來,作為一個游牧文明奴隸制部落聯合整體,匈奴的巔峰期,應該是老上稽粥單于在位的那十六年。
那十六年,匈奴幾乎完成了一個游牧文明,能在西元前所能做到的一切!
向西,老上稽粥徹底將月氏人趕出了河西走廊,給逼到了西域伊犁河流域。
之后又繼續追堵,在把月氏人敢去中亞,和印度的和尚們捏泥巴的同時,順帶為匈奴帝國打下了一片極其重要的厚土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