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場淅淅瀝瀝的秋雨當中,馬邑戰役的第一日,便隨著陰沉下來的天色而告一段落。
對于夜晚,漢匈雙方都頗有默契的選擇放棄,分別在各自陣營養精蓄銳,為明日的戰斗做著準備。
倒也不是說,雙方真如春秋時期的君子們一樣,莫名其妙講起了‘戰場禮儀’,而是現實因素的考慮。
匈奴作為有史料記載之后,最早出現的草原統一政權,幾乎具備了草原游牧民族所有的先天性劣勢。
包括攻城能力的不足、政權中央集權程度底下,以及,民眾體內各式微量元素的欠缺。
在大約兩千年后的滿清,西方列強的軍艦還沒有駛入華夏內陸河流之前,清廷官員聽說西方列強準備入侵華夏時,絕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
究其原因,最為主要的一點,便是清廷官員認為:黃發碧眼的西方人,是絕對離不開華夏故土所產出的茶葉的;一旦離了茶葉,西方人就會拉不出奧利給。
為了避免清廷阻斷對西方的茶葉供應,西方人必然不敢入侵華夏。
雖然在后世看來,這樣的看法十分愚蠢和片面,但正所謂空穴未必無風——清廷官員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顯然是有一定的事實依據的。
這里的依據便是:從西漢時期,草原游牧民族開始成為貫徹華夏整個封建王朝的心腹大患之后,茶葉,始終占據著中原‘出口’草原的最大宗外貿貨物,且沒有之一!
從西漢時期的匈奴,到東漢時期的五胡;從隋唐時期的突厥,到宋明時期的蒙古······
草原游牧民族的民族主體在改變,政治體制在改變,戰斗方式也在改變。
甚至就連草原游牧民族的信仰,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但在前后近兩千年的華夏封建史中,游牧民族始終未曾改變的一個特征,便是對中原地區所產出的茶葉,始終保持著永遠供不應求的需求。
就拿此時統治草原的匈奴來說:攣堤氏王族人均壽命不足四十歲,每四個成年的攣堤氏王族,便有一人死于腸胃疾病(便秘)。
就這,還是因為漢室建立之后,長時間堅持和親政策,將一批又一批的茶葉送出長城,作為怎送給匈奴單于禮物。
如果連這點茶葉都沒有,匈奴王族能活到40?
如今的匈奴單于攣堤冒頓,能活到這年過花甲(60)的年紀?
看看匈奴底層,那些從二十多歲開始顯露老態,三十歲就被部族趕到野外自身自滅的普通牧民,就能看出這個問題的答案。
茶葉,自然是草原民族‘賴以生存’的重要物品,但除此之外,匈奴人缺少的東西,也絕非兩個手能數的過來的。
準確的說,匈奴人除了不缺牛羊牧畜之外,幾乎什么都缺!
這也是匈奴人如此熱衷于南下入侵,哪怕拼著消耗部族軍事力量,也要掠奪漢室邊墻的原因。
——對于匈奴人而言,每一個漢人家庭,那都是能爆一身極品紫裝的大ss!
從漢人家庭搜刮出來的布匹、鹽巴、茶葉、草藥,甚至于只是中原再常見不過的青銅器、陶器,在草原都是絕對稀缺的稀罕物件。
匈奴人南下掠奪的心態,頗有些乞丐潛入狀元府的意味——不管偷到什么,都是大賺!
這也能從側面說明,匈奴除肉類、奶類之外的生活物資,稀缺到了怎樣的地步。
而各式物資的稀缺,對匈奴底層民眾帶來的最大影響,便是單一的食品來源,導致的各類微量元素、營養元素失衡。
如果說對匈奴的男人而言,便秘是最恐怖的不治之癥,那對于匈奴女人而言,便是生育時所經歷的鬼門關。
眾所周知,匈奴每五個順利出生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