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在聽過此人的這番見解后,賬內眾人的表情都沒有什么變化,只有那人身邊,明顯和那人關系不錯的軍官稍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同意此人的見解。
至于賬內那十來位發虛夾白的都尉,更有好幾人流露出些許不屑,好像在說這點東西,是個人都能看出來。
但很快,那幾位傲慢的都尉也將面色一斂,望向那青年軍官的眼神,甚至帶上了些許匪夷所思。
而造成這幾位秩比二千石,手握五千兵馬的將軍如此‘前倨后恭’的,是那青年將官手臂處系著的,臟的都有些看不出原本顏色的布條。
——黃色!
漢官制官員秩中二千石以上(三公),金印紫綬;比二千石及上,銀印青綬;比六百石及以上、比二千石以下者,銅印黑綬;六百石下,銅印黃綬。
而在軍隊當中,軍官將士都著軍袍甲胄,隨時準備作戰,自然不可能在身上,系一條著表明身份地位的綬帶。
那在戰斗時,軍卒如何判斷迎面走來的,是和自己一樣的大頭兵,還是秩二千石的都尉呢?
答案,便是那青年軍官,以及賬內大半人手臂上系著的布條。
軍中都尉及以上的將領,在官制中都屬于比二千石及以上的等級,校尉則為千石。
對應漢官制中的綬印制度,在軍隊日常作戰時,都尉及以上的將領都會在手臂上,系一條青色布條,校尉則系黑色布條。
而率五百人之隊率司馬,秩四百石,剛剛好卡在了‘比六百石黑綬’的涵蓋范圍之外。
所以在漢室軍隊,一位手臂上系著黃色布條的人,幾乎可以確定為屯長以上,隊率司馬以下的軍官。
而在此時,賬內這六七十號人中,能在手臂上系著黃色布條的,只可能是隊率司馬!
這一級別,是漢室軍隊中十分微妙的點。
絕大多數功侯子侄、外戚子弟,入伍后的都是從隊率司馬開始。
而尋常百姓入伍從軍,憑武勛所能到達的天花板,也恰恰是隊率司馬。
倒也不是說,漢室有什么關于‘寒門子弟不能做隊率以上軍官’的條令,而是從隊率司馬以上的校尉一級,軍官就會具備絕對意義上的自主指揮權。
這也是為什么‘隊率’一級,會成為豪門子弟的、寒門子弟天花板的原因。
勛臣、外戚子弟,能被家里安排到軍中的,大都是從小習讀兵書、磨煉身體的精英,本身具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但在毫無戰場經驗的情況下,不太適合有太大的自主指揮權。
而寒門子弟之所以會在‘隊率’一級停下升遷的腳步,也恰恰是由于校尉一級,擁有絕對自主指揮權。
——能從大頭兵一步步爬上來的,自然都是軍中的勇士、翹楚!
但寒門出身的標簽,必然使得這些真正的勇敢者,在先天、后天條件上有一定的缺陷。
身體素質的缺陷還好說,多吃點肉,在軍中磨練幾年,總能跟上來。
但軍事戰略素養方面的欠缺,卻是寒門子弟入伍從軍道路上,幾乎無法跨越的一道鴻溝。
這也是為什么漢室,會有‘校尉者,將官世家之始’這種說法的原因。
——能達到校尉級別的人,無論如何,都會具備一定程度的戰略認知!
而這樣的人,就算沒能為后代留下片竹兵書殘卷,光是其自己一生所總結出的戰略認知,也足以讓后代突破‘校尉’一級的鴻溝。
所以在漢室軍隊當中,校尉一級開始,才會被視作‘希望之星’,成為都尉、將軍們眼中,前途不可限量的乘龍快婿。
而與之恰恰相反,僅比校尉低一級的隊率司馬,在都尉、將軍級別的高級軍官眼中,和大頭兵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非要說有什么區別,那也就是相比起一般大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