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正武元年,秋九月丁亥(二十四)。
馬邑戰役爆發第十二日。
在后世記載當中,這一天,恰恰正是馬邑戰役的轉折點。
這一天,大將軍柴武親自率領的中軍北出馬邑,向著武州塞方向逼近!
同樣是這一天,由衛尉秦牧所率領,在先前十二日都潛藏涔山,伺機而動的西路軍,也終于從涔山走下,阻斷了匈奴先鋒沿善無方向撤逃的道路。
依舊是這一天,被大將軍柴武暗中調動至武州塞東北方向的飛狐都尉部,在留下大纛以及數千將士,減丁加灶,營造‘兵力愈發強大’的假象的同時,秘密移動到了洪濤山以東。
至此,漢室花費無數人力、物力、財力,針對匈奴先鋒折蘭、白羊、樓煩三部所布置的‘馬邑之謀’,終于形成最終形態。
——武州塞方向,由曲周侯酈寄、郎中令欒布所率領的東路軍六萬將士把守!
——善無方向,由衛尉秦牧所率領的西路軍三萬將士阻隔!
——馬邑方向,柴武親自率中路軍步步北逼,一點點縮小匈奴先鋒的活動區域!
而擺在匈奴先鋒面前的最后一條路——洪濤山,也已經有了飛狐都尉兩萬余將士,在洪濤山東側‘翹首以盼’。
戰時進展到這個地步,陷入重圍的匈奴先鋒唯一能仰仗的,或許就只剩下與善無、武州塞隔五路山南北相望的鹽澤一帶,所駐扎著的單于庭主力。
但讓匈奴先鋒數萬將士至死都沒想到的是知道漢室的大包圍圈正式形成的秋九月丁亥日(二十四)之前,單于庭主力對于折蘭、白羊、樓煩三部的處境,都是一無所知······
············
“末將等參見大將軍!”
時隔十數日,此次馬邑戰役的參戰將帥,終于又一次聚首。
大將軍柴武所率中路軍,在秋九月丁亥日(二十四)從馬邑北出,于次日晚間抵達武州塞以南二十里!
衛尉秦牧所率西路軍,在秋九月丁亥日(二十四)從涔山北端走下山林,肅清了善無一帶屏蔽戰場的匈奴哨騎之后,沿善無步步為營,在秋九月己丑日(二十六)午后抵達武州塞以南二十里,與柴武所部中路軍匯合。
而陷入包圍中的匈奴先鋒折蘭、白羊、樓煩三部,先是分為兩部分,折蘭、白羊兩部潛入戰場以東的洪濤山。
樓煩部則逃向西北方向的善無,在和秦牧所部撞了個滿懷,并在引以為傲的‘射術一項’,被秦牧麾下羽林軍射聲校尉部殺的丟盔卸甲之后,連陣亡將士的尸首都沒顧上收斂,就也向東逃入洪濤山,追隨折蘭、白羊部而去。
到現在,由西北方向礙口的善無、東北方向的武州塞、正南方向的馬邑所形成的‘y’字戰場之上,已然沒有了哪怕一個活著喘氣,手持兵戈的匈奴騎兵。
除了死在馬邑城下、武州塞以南、善無一帶的尸首,被慌忙逃亡的匈奴先鋒拋棄之外,還有上千潛入洪濤山的匈奴人‘迷了路’,在山上繞了一圈,被漢軍士卒撞了個正著,不費吹灰之力所俘獲。
如果說,先前匈奴先鋒折蘭、白羊兩部從馬邑城下無功而返,柴武還不敢掉以輕心的話,那在折蘭、白羊、樓煩這三個匈奴單于庭引以為傲,譽為‘單于庭三駕馬車’的精銳慌忙逃竄入洪濤山的現在,柴武終于可以拍著胸脯說馬邑一戰,漢室勝矣!
原因很簡單在漢室戰前的預案當中,善無、武州塞、馬邑所圍堵而成的‘y’字形戰場,就是主體包圍圈!
至于‘y’字形戰場三側的五路山(北)、涔山(南)、洪濤山(東),都是類似后世網絡生存游戲中‘毒區’的存在。
而現在,漢室原定的包圍圈當中,已經再也不見匈奴軍卒的身影,匈奴先鋒的殘存勢力,也已是被漢軍趕入了戰場東側的‘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