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老師如此盛贊,此人必定不凡,只不知老師今日將其遣往何處?為何不聞老師提及?”
能被帥哥諸葛老大稱贊為“儀表堂堂”的人,想必顏值定然是爆表的。
不過記得三國歷史上,姜維最出名的除了“膽大如斗”外,就是顏值了,好像連攻滅蜀國的鐘會也震驚于姜維的顏值,而當時姜維可是六十歲出頭的人了,已經不能說是老臘肉,而是老干肉了,如此年歲還能帥得驚動敵人,那么現在才二十多歲的姜維,其顏值就可想而知了。
怪不得諸葛老大對姜維一見動容,對其贊譽頗多,最后硬生生把一名降將培養成蜀漢的大將軍,果然“外貌協會”是一個泛人類組織,連諸葛老大也不能免俗。
只是中國的國情比較特殊,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人物——至圣先師孔子曾經說過一句千古流傳的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這句話說的是澹臺滅明(字子羽)這個人,想去拜孔子為師,不過孔子看澹臺滅明面目猙獰、相貌丑惡,認為這個人沒有多少才能,便沒有收他為徒,后來澹臺滅明以德行才學驚動列國諸侯,孔子得知后,認為自己錯了,便復收澹臺滅明為徒,并留下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這句話,認為自己憑長相判斷人,看錯了子羽,實在是淺薄了。
自從孔子說了這句話告誡后人以來,歷來大部分中國人都宣稱自己并不是以貌取人的“外貌協會”成員,但其實都只是表面說說、為了不讓別人說他淺薄無知而已,身心卻是十分誠實,對帥哥美女會給出種種不同的特殊待遇。
所以說諸葛老大由于姜維的儀表對其激賞不已,也實在是人之常情,畢竟人類這種視覺系生物,欺騙自己的心容易,欺騙自己的眼睛卻難。
而且蜀漢這方面可是有前科的,想想能說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边@種誡子之語的仁德之君劉玄德,能對翩翩君子之態的諸葛老大“三顧茅廬”,卻對相貌丑陋的鳳雛龐士元有嫌棄之舉,前后一對比,便知道玄德公也必定是“外貌協會”的成員之一了。
況且姜維也是切切實實表現出思慮精密、敏于軍事、既有膽義、深解兵意等種種才能,而以歷史上姜維的表現來看,他也的確是可造之材。
如此看來,姜維的儀表頂多算是降低了諸葛老大的戒心和考驗力度,如果其沒有真才實學,以諸葛老大的那種性格,斷斷不會將其視為自己的衣缽弟子,對其傾囊相授的。
不過想想,姜維這個人也是有點奇怪啊。他活了六十多歲,前半生大部分時間都在魏國生活和工作,直到二十六歲才投靠蜀漢,拜諸葛老大為師,其后就一直為蜀漢奮斗,為完成諸葛老大的遺志——興復漢室努力了一輩子。
而他努力的程度令人十分匪夷所思,為什么這么說呢?歷史上蜀漢滅亡的那一年,鐘會與鄧艾分兩路滅蜀,鐘會那一路被姜維在劍閣死死頂住了,不得寸進,鄧艾那一路偷渡陰平,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成都,后主劉禪便出城投降了,并下令劍閣守軍也向鐘會投降。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姜維已經沒有了效忠的對象,甚至可以說是被自己的君主出賣了。而姜維卻沒有放棄,表面上依照命令投降,暗地里便博取了鐘會的信任,慫恿鐘會領軍于蜀地自立,與司馬昭分庭抗禮。
待鐘會真的自立,逐出大部分晉軍后,姜維自會率領舊部重新擁立劉禪,恢復蜀漢政權,繼續興復漢室的步伐。
雖然天不遂人愿,鐘會謀事不密,被部下察覺,起兵殺死了鐘會和姜維,但姜維的種種做法,已經完全超越了一個臣子的本分,可以說把興復漢室這個信念融進了身內每一滴血里,活脫脫又是一個諸葛老大,如果是在仙魔世界里,我都以為是諸葛老大附體轉生到姜維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