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盼到諸葛老大這條金大腿到來,還帶著十數萬大軍在城外守衛,我終于放下心頭大石,不用再思前想去、疲于奔命了,于是回到自己帳中,不久我就呼呼大睡過去了。
一宿無話,次日卯時,我如期到中軍大帳應卯,到大帳后四周一望,張苞和夏侯楙亦已經到了,我們三人互相點了點頭,并無敘話,以免引起喧鬧。
卯時二刻,諸葛老大穩坐于大案后,升帳聚將議事,一一聽取眾將匯報,而我、張苞、夏侯楙自是首批上前匯報的人。
首先由張苞匯報,他說道,三萬精兵已調至長安城內,按照諸葛老大的安排,四道城門守卒都已替換成吾軍之人,夏侯楙所部士卒則回營整飭,待衣甲更換為吾軍款式后再作安排,現長安城中,一切安穩,已全部落入吾軍掌控。
接著是夏侯楙匯報,他則說道,現時其所部諸將,經諸葛老大一番寬慰,自己又向他們解釋了張苞領軍入城的因由,心態大是平穩,料無反復,待諸葛老大考察過后,分清忠奸優劣,自可一一任用,而其麾下士卒,自是安心等候重編,并無異狀。
最后到我匯報,我便向諸葛老大說道,現時看押中的士卒,整體狀態穩妥,并無異動的跡象,而我已經親自帶人下去曉諭,吾大漢以“仁”立國,高祖與關中父老“約法三章”,文帝則告誡官吏務必減少搖役和費用,以便利民眾。
代代君王,都以生民為己任,以“仁孝”為國家根本,而先帝劉玄德,更以“仁義”之名遍于四海,故我大漢保證所有士卒絕無性命之憂,即使不愿效力我軍,也會尋一地方讓其歸田務農。
待我們三人分別匯報完畢,其余諸將也各自匯報自己負責之事,總體都是按照諸葛老大所命行事,都完成得比較順利,只是偶爾有點差錯。
諸葛老大聽完所有報告,點了點頭,道“諸君所辦之事盡皆不錯,尤其是幼常、興國、子林三人,辛苦諸君矣。”
“為國效命,何談辛苦。”我即刻便應道,其余諸人,亦紛紛跟著我的說話附和。
“諸君忠肝義膽,吾已察之,諸事已畢,諸君俱下去整頓兵馬,吃過朝食后,再聽吾號令行事吧。”
“諾,末將告退。”眾人應答一聲,便紛紛離帳而去,各自整軍分派朝食去了。
我和張苞、夏侯楙等人走在最后,見諸葛老大沒有出言想留,便也離開中軍大帳而去了。
回到自己軍中,馬坤早已吩咐安排定當,我所部士卒已經在分派朝食了,我走回營帳,案上如我所料,早已放了一盤食物,我便揮了揮手,示意馬坤自行退下吃早飯。
待我吃過早飯,稍稍發了一會呆,馬坤便進帳向我報告道“將軍,丞相處遣人相召,命將軍速至中軍大帳議事。”
“哦,如此緊急?來人可曾言明,所為何事?”
“未有只言片語,只催促將軍速往。”
“如此也罷,吾這便前去,汝在此如常約束士卒吧。”
“諾。”
與馬坤交待一番后,我便隨著來人前往中軍大帳了,進到大帳內,我看看并無旁人,便向諸葛老大問道“老師,不知傳喚弟子,有何吩咐?”
“并無他事,只是文長處發來軍報,言子均之軍已順利進入潼關,其按吾軍令,留子均及一萬兵馬守御潼關,潼關內原有守卒,則由其親自押回長安。”
“如此,弟子恭賀老師,此番北伐功成矣。”
“呵呵,為師便領了幼常此番心意。只是汝且先噤聲,待一會興國和子林到來,為師再與汝等詳說軍報詳情。”
“諾。”我應了一聲,便站過一旁,靜候張苞和夏侯楙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