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粉的話,其實也不是很難制作,只需要將米磨成米粉,然后加入當地最清澈甘甜的水調和成米漿,再將米漿倒在竹匾上薄薄攤開一層,最后放進蒸籠里面蒸熟就可以了。
等河粉蒸好后,就小心地從竹匾上取下來,然后切成一條條大小均勻的條狀物,就可以用來煮或者炒了,其實蒸也可以,不過個人不是太建議這個做法。
河粉的問題算是解決了,那么剩下的香蔥、芽菜、醬油之類的材料,根本就不是問題了,香蔥是中國原產的,早就廣泛用于烹調了。
而芽菜就算這個時代沒有人食用,但這種后世連小學生都能自己養出來的東西,真心是毫無難度啊,只需要將綠豆放于水,兩三天后就能收獲一大盤豆芽了。
醬油就更不用說了,乃是中國自古以來的調味品,相傳從周朝開始就有使用醬油的記載了,不過基于發酵工藝的不斷改進,估計這個時代的醬油不及后世的香醇倒是真有可能。
但是醬油畢竟只是調味品,對菜肴的大體味道倒沒有多大影響,我又沒有蔡瀾那種美食家的味覺,大體過得去也就可以了。
至于干炒牛河的做法,也并不復雜,首先將牛肉切片,用水抓勻,讓它表面沾水,再加生抽、白糖拌勻,最后加花生油腌制最少半小時。
接著將河粉粘起來的部分撕開,變成一條條,免得炒起來受熱不均,影響口感和味道,而香蔥和豆芽洗干凈,香蔥切段備用。
前置的準備功夫完畢,就可以下鍋了,先將油倒進鍋里加熱,油滾后放牛肉下去,待牛肉稍稍變色就立刻撈起,濾干油放好備用。
再將鍋里的油倒干凈,一點都不留,加熱鍋,將綠豆芽和河粉一起放入鍋中爆炒,把綠豆芽和河粉炒勻,炒到綠豆芽稍微變軟即可。
這個時候將鐵鍋提起,離開灶火,然后放入香蔥段和牛肉,還要加入醬油和鹽調味,將所有東西拌勻后,就將鐵鍋放回火上,快速炒勻就行了。
這樣,一盤香氣撲鼻的干炒牛河就誕生了,不過礙于牛肉比較難獲得,只能將牛肉換成豬肉,干炒牛河就變成肉片炒河粉了,雖然未能達到完美,也勉強可以接受了。
想到此處,我便將干炒肉片河的一應材料及制作方法的要點全部記下來,只待那名廚子能熟練做好干炒肉片河后,就找個機會買些牛肉回來,嘗試做一會干炒牛河了。
我正在記錄下剛才想到的東西的時候,就聽到一陣敲門聲,然后就聽到馬兌在書房門外說道“回稟家主,小人已經依照家主吩咐,將廚子帶來了。”
哦,原來是此事,他們來得倒挺快,我還有少許就完成記錄了,于是我便略略高聲向門外的馬兌說道“汝兩人且在門外稍稍歇息,吾一會自會喚汝兩人。”
“諾。”馬兌和那名廚子先后答道。
不一會,我就將腦海中的種種奇想一一抄寫下來了,然后將那些記著諸般記憶的紙張收好,放進抽屜里面,等著以后遇到相關的事情就可以拿出來回憶一下。
一切收拾妥當,我就高聲向門外的馬兌說道“進來吧。”
馬兌聽到我說話,就帶著那名廚子進來了,兩人向我施禮完畢,就各自站定等待我的吩咐,我也不多作廢話了,直接讓馬兌出書房門外把守門口。
等馬兌走出房門后,我便將方才想到的三道菜肴,一一向那名廚子說明道,那名廚子聽了之后,連連點頭表示明白。
果然是在廚房干了十數年的人,關于烹飪這方面的東西,理解特別快,于是我就跟那名廚子言明,這幾種菜肴的制作方法只是大概,還要其回去好好琢磨一番,待其做出合乎口味的菜肴,我自然會將這些菜肴的詳細制作方法,找人記錄下來,制成一本“馬氏食譜”,屆時定必對其重重有賞。